普华永道“丢单”背后:信用危机与下降的审计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实习生芦子衿 北京报道
6月3日,中国信达官宣与普华永道“挥别”,改聘安永。2023年7月,中国信达才将审计机构由安永变更为普华永道。
这是普华永道的解聘企业再添的一家“中”字头企业。
10天内,中国中铁、迈瑞医疗、招商港口、招商银行、中国人保、中国石油等数家年度审计费高达600万元乃至千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纷纷官宣与普华永道“分手”。
截至5月31日,按照2023年审计费用计算,普华永道4月26日以来丢失的客户审计费已经接近1.72亿元;如果将更早间更换会计所的上市公司计算在内,普华永道2024年已经丢失的客户审计费更是超过2亿元。其中,仅中国石油、招商银行、中国中铁三家客户2023年审计费即高达1.09亿元。
然而,在受访人士看来,普华永道的客户流失或许只是开始。据了解,普华永道正在被立案调查,这将使得普华永道信用危机加剧。而以大型央国企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往往颇为重视审计业务质量,与普华永道“挥别”也即成为此类企业顺理成章之选。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影响力更大的会计所,其客户通常更为重视审计机构声誉。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近期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年报审计客户流失或将更为严重。
年报审计业务客户流失已超2亿元
作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历来是A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主力机构。在不久前结束的2023年年报审计业务中,普华永道为107家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收获审计费用将近8.7亿元。
百余家的客户数量,在国内会计所中只能排在10名左右,但普华永道审计费用却常年位居行业前三。这也意味着,普华永道大客户数量多、单家客户审计费用高。
风平浪静之时,普华永道的这一模式使其能够拥有更高的业务性价比。然而,当其陷入舆论危机关头,风浪来得也更为猛烈——数家客户的“分手”即可能带来上亿规模订单的流失。
5月28日至5月30日,普华永道接连丢失2单审计费用3500万+级客户、1单1500万+级客户,5月24日失去的中国中铁2023年审计费用亦高达3310万元。仅中国石油、中国人保、招商银行、中国中铁4家客户的离去,普华永道承受的损失即高达1.25亿元。
如果将宁波远洋、招商港口、迈瑞医疗、沪硅产业、粤电力A、北辰实业、青岛港等4月26日以来“分手”的上市公司全部计算在内,普华永道近40天以来流失的审计业务客户规模已经超过1.72亿元。
不过,1.72亿元的客户流失并非全部因为普华永道深陷信用危机,其中5家是因为聘用普华永道担任审计机构已满最长审计年限,按照规定应当更换会计所。剔除此类公司后,普华永道客户流失规模约为1.38亿元。
由于部分上市公司早在今年3月甚至去年12月即公告2024年不再续聘普华永道为审计机构,此类审计机构更换原因大多为达到最长审计年限,如果将其计算在内,普华永道丢失的审计费用已经超过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普华永道承受的业务损失,不只来自既有客户的流失,难以牵手新客户同样是莫大损失。如若将此部分损失计算在内,普华永道实际收入下滑规模则难以计算。
“如果没有发生信用危机,以普华永道的综合实力,很有希望拿下更多新客户。尤其是连续审计年限已满最长审计年限的500万元以上大客户,普华永道本应是实力强劲的竞争者。然而,如今的普华永道恐怕难获机会。”受访人士分析道。
头部审计机构信用危机冲击更大
根据受访会计所合伙人透露,对于审计机构而言,拿下一家数百万乃至千万审计费的大客户,其创收可以抵过数十家乃至上百家普通客户。因此,争取大量级客户,往往成为各家头部审计机构的布局重点。当一家审计费超过千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连续聘用时间将满最长审计年限,或者其审计机构出现严重舆情危机时,其他审计机构往往会主动找上门,各显神通争取机会。
普华永道,曾经的受益者,如今却成了损失者。
20多年前,受安然财务造假事件拖累,红极一时的安达信轰然倒塌。彼时正处于业务上升期、已经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的普华永道,将大量安达信客户收入囊中,实现客户规模的明显提升。
去年下半年,招商银行、招商港口等多家上市公司由于所聘审计机构连续审计年限即将届满最长审计年限,开始为2024年年报审计寻找新的审计机构。彼时,普华永道幸运中标。
然而,这些成功中标尚未开启审计的客户,近日却在逐渐流失。
5月28日,招商港口宣布,取消原定提交202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聘任普华永道作为202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同日,招商银行亦官宣,决定聘请安永为公司2024年财报审计机构。去年9月,招商银行曾公告称聘请普华永道为公司2024年度审计机构。
“在会计所已经为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审计的情况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更换审计机构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沟通成本,此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一般不愿更换会计所。但如果只是竞标成功,并未进行审计,更换会计所的成本则相对较低。因此,当会计所出现舆情危机时,相较于其已经服务多年的老客户,刚刚‘牵手’的新客户流失的概率更大。”受访人士告诉记者。其预计,普华永道既有客户尤其是签约时间较短的客户,接下来将进一步流失。
综合受访人士分析,此番普华永道客户流失中,还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方面,相较于民营企业,央国企尤其是大型央国企,往往更为重视审计质量,也更为看重审计机构的综合排名和信用情况。当审计机构被爆陷入包庇重大财务造假等负面舆情事件时,为了公司的更好发展,此类企业更容易基于审慎原则而改聘其他审计机构。
与之相对,多数民营企业则更为看重年报审计本身能否顺利推进,对于审计机构信用情况的要求相对有限,在审计机构被处罚但不涉及业务资格暂停,乃至业务资格暂停时间段不影响审计业务开展的情况下,更换审计机构的意愿一般不大。
作为头部审计机构的普华永道,由于拥有较多大型央国企客户,使得其此番所受冲击相对更为严重。
另一方面,从“挥别”普华永道、改聘其他会计所的上市公司来看,其2024年审计费用普遍下降。
比如,中国人保改聘安永,审计费用由2023年的1597万元降至2024年的1350万元;招商银行同样改聘安永,审计费用由3722万元降至2980万元;中国中铁改聘德勤,由3310万元减少至2500万元。其他与普华永道“分手”并且已经确认2024年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同样下调。
在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有星看来,审计机构之间的业务争夺较为激烈,价格竞争是基础要素,为了获得业务,容易出现降低审计费竞标的情况,但最终会回至专业质量审计报告所需对应的价格标准。
(作者:崔文静 编辑:张星)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