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生态图谱:7%的能源消费撑起10.8%的经济总量丨南财有数⑩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期鑫 广州报道
2024-06-04 19:29

南财智库研究员  杨期鑫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以生态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广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升至94.8%,环境空气质量在经济大省中保持第一;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03%,红树林面积达1.06万公顷,均居全国前列;全省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6%,近岸海域水质为二十年来最好水平。南粤大地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广东在绿色发展方面更是不断进阶。2023年,广东的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7%,以约占全国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起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8%的经济总量,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

南方财经全媒体智库认为,广东在创新推动绿色化发展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组合拳”,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贯穿多个层面和诸多领域。一是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不断提升生态治理能力;二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此外积极探索通过碳排放交易等创新市场机制实现企业和居民主动降碳;三是紧抓能源及建筑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产业,有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环保产业力撑“生态提质”

2023年,广东在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9年全面达标的基础上,AQI达标率升至94.8%,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二;PM2.5浓度21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同期大幅下降27.6%,全国排名第4;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4100吨;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3年获优。

这一系列绿色发展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广东生态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更得益于广东在环保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环保产业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广东环保产业发展态势强劲。2018-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环保产业业务营收占GDP比重从1.2%升至1.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与此同时,广东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在全国的排名也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2018年位列全国第三,2019—2022年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5月30日,广东上市环保企业及新三板环保企业71家,其中A股15家、港股3家;其中,市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为13家,占比达到18.31%。

广东环保产业以环境服务业为主,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超90%,环境保护产品的营收占比不到10%。从细分领域上看,广东环保产业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土壤修复、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均位居全国前列。

这一点从相关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以2022年为例,广东污水处理总量高达944040.54万立方米,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样,2022年广东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8423吨,其中综合利用量约7135万吨。可以发现,广东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远低于山东、江苏等工业大省,并且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上也排名靠前。

随着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化,市场对高效、低耗的环保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正持续增长。这将为广东环保企业带来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的重要机遇。据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麦建波介绍,参考《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2)》,按“产业贡献率”法,以广东GDP年均增长率5%进行测算:预计到2025、2030年、2035年,广东省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规模分别有望突破2400亿元、3200亿元、4200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产业向“绿”而行

近年来,广东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产业持续向“绿”而行、向“新”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和转型升级。

从长期数据看,广东单位GDP能耗、碳强度数据一直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持续下降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来源:wind,南财智库研究员整理

分析原因,首先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能耗持续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是能源消费的最大主体,2022年广东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比高达60.02%,其中工业占比约58%。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第二产业单元GDP能耗为0.41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同为工业大省的江苏及山东,并且长期来看广东能耗强度呈不断降低态势。

数据来源:wind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结构不断优化背后,广东下了一番苦功。广东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一转型过程中,广东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相较于传统重工业能耗较低,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小。得益于此,广东加快实现了经济的绿色化转型。

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外,在以企业和居民为主体的温室气体重点减排领域,广东也“大招”频出。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广东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了碳排放的减少。2023年8月,《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印发,提出要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以有力地支撑广东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从2023年各地碳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广东碳排放配额成交金额位列全国第一,成交量位列全国第二。2023年广东碳排放配额成交金额高达7.28亿元,成交量达971.87万吨,在全国各省之中仅次于福建。

目前,广东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行业企业包括水泥、钢铁、石化、造纸、民航、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和数据中心,已形成一个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监管真实有效、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3年,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3.68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

居民消费减碳上,碳普惠机制作为广东首创的公众低碳激励机制,已走向全国。广州碳普惠平台自2019年上线以来,累计注册用户22.63万,2023年碳币兑换量超400万枚。目前,平台已上线旧衣回收、单车骑行、公交出行等场景,个人可自愿认购减排量、实施碳中和。

多领域纵深推进绿色转型

能源领域作为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广东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推动结构优化,以加快绿色发展。

一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近年来,广东不断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2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比重分别约为33.5%、26.2%、11.3%、29%。其中,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9%,较2013年提高9个百分点。

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广东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以实现能源可持续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2023年,广东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占全年新增电源装机61%,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2.6%。

三是大力扶持新能源交通产业。广东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截至去年底,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89万辆,位居全国前列。在充电桩数量上,截至2024年1月,广东省公共充电桩数量高达560380台,稳居全国第一。另外,广东近期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绿色交通工具,进一步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此外,近年广东积极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十四五”期间,广东城镇新建节能建筑面积突破6亿平方米,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900万平方米,广东绿色建筑全面推广,实现绿色建筑累计总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2023年城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85%。

以深圳为例,2023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539.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8%,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68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总规模累计超1.9亿平方米。

南方财经全媒体智库认为,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超过了50%,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广东在多领域纵深推动绿色化发展,不仅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综合体现了其在绿色化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也展现了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引领地位和创新能力。

(实习生张晓东、彭帆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杨期鑫 编辑:李振)

杨期鑫

研究员

南方财经全媒体研究员,关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