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丽中国同行丨激活绿色生产力,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

21低碳李德尚玉 2024-06-04 18: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国将六五环境日主题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五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六是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七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以来,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多个部委频出政策推动绿色转型,激活绿色生产力。近日,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今年3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5月,证监会指导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行。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拉开了全国统一的可持续披露体系建设的序幕。5月10日,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交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有关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介绍,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正在会同金融管理部门,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节能降碳助力“双碳”目标

《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我国现阶段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来说意味着什么?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行动方案》将有利于各部门推动深度节能和大幅度降碳。目前,实现“十四五”的降碳目标仍然非常艰巨。《行动方案》对十个重点领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领域确实仍然有不少节能优化空间,有利于完成短期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目标。《行动方案》的成功落实会为美丽中国建设打好基础,展现中国的节能减排的统筹能力和快速转型潜力,特别对加快绿色转型和开展全民行动有很大促进作用。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碳达峰迫在眉睫,因此“十四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和节能降碳工作的完成情况,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十五五”能做些什么,也就是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打下基础。《行动方案》主要聚焦两个核心方面,一方面,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详尽的规划,并将目标细化至每一年。

《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节能减排工作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它不仅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积极贡献。通过节能减排,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这一行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节能减排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的长远进步奠定基础。因此,节能减排是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乎国家未来,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廖原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行动方案》提出了2024年和2025年的具体减排目标,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和3.9%左右。这些具体的减排指标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向和目标,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同时,这些指标也为评估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准,有助于确保目标的实现。

廖原进一步介绍,《行动方案》还明确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的提升目标。这一目标的设定直接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费,从而降低了碳排放。通过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可以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行动方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大力推进节能减碳的信心。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来说意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绿色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中国上市公司ESG专委会专家李柱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具体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减排。”李柱文说。

绿色金融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意见》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基础上,顺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绿色金融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绿色金融体系的几个重要支柱进行了全面梳理,旨在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并系统性开拓转型金融、碳金融等新的领域。

《指导意见》重点强调了与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的金融标准和融资工具,包括转型金融、碳金融等。还强调了以信息披露为主要抓手建立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裴晓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很多,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

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正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地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等。生态环境部还实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和环保信用评价,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截至今年3月底,指导330个项目入库并向金融机构推送,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额约2100亿元。配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在23个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2023年底,授信总额4553.84亿元。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推动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研究建立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裴晓菲表示。

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助力绿色发展?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在整体战略中充分考虑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适应性,将气候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更好适应和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

金融机构应围绕绿色金融完善组织建设,强化考核激励,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力度,拓宽项目还款及担保方式,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环境效益挂钩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

此外,切实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提升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水平,防范“洗绿”“漂绿”“假转型”。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

上述会议指出,金融管理部门将会同生态环境部进一步优化政策安排,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强化监测评估、政策协调、宣传推广,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实效。

ESG信息披露加强绿色产业竞争力

《意见》提出,要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其中,包括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

财政部近期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加强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要求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从2021年开始全面进行改革,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等管理改革措施,《意见》里面也提到了探索ESG评价。”李志青指出,对于企业来说,业绩治理和评价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要求,这也是企业出海的必备条件。所以,帮助企业提高绿色竞争力,这也是美丽中国建设非常重要的任务。

李志青认为,财政部发布的《指南》和4月12日三大交易所发布的《可持续报告披露的指引》相结合,说明我国已经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ESG披露体系,分别从重点污染治理单位、排污单位,从央国企,到科创型企业等涵盖不同类型的企业,加强企业在可持续信息披露上的要求,规范最终能够让企业得到量和质的提升。

ESG披露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何意义?梁希表示,《指南》提出的举措都有利于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展高质量信息披露工作打好基础,信息披露有利于触发市场和公众监管的力量。《指南》与ISSB发布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一脉相承,充分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指南》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社会贡献等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举措。

“构建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可持续披露体系,是向绿色低碳经济活动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基础,是做大做优我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体系的机制保障,也有助于继续提升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

“《基本准则》的实施要求也贴合了我国实际——将采取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策略,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马骏对此表示,希望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明确落实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尤其是对大型企业实行强制性披露要求的时间表。

马骏认为,《基本准则》的发布有助于促进企业提升治理能力,引导企业开展可持续披露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究其本质,披露是对企业治理架构和能力的真实体现,而通过披露要求回溯企业治理,有助于企业提高对可持续议题的重视,并基于对风险和机遇的分析,改进自身业务规划与实践。

李柱文表示,《指南》奠定了我国“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ESG评价”的基础。这个权威的基本准则发布,代表着我国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初步搭建,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科学指引,将有力促进中国式ESG建设、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实习生雷椰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李德尚玉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向TA提问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