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绿色生产力 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2024-06-05 05:00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国将六五环境日主题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五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六是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七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以来,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多个部委频出政策推动绿色转型,激活绿色生产力。近日,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今年3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介绍,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正在会同金融管理部门,着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节能降碳助力“双碳”目标

《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我国现阶段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来说意味着什么?伦敦大学学院基建可持续转型教授梁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行动方案》将有利于各部门推动深度节能和大幅度降碳。目前,实现“十四五”的降碳目标仍然非常艰巨。《行动方案》对十个重点领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领域确实仍然有不少节能优化空间,有利于完成短期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目标。《行动方案》的成功落实会为美丽中国建设打好基础,展现中国的节能减排的统筹能力和快速转型潜力,特别对加快绿色转型和开展全民行动有很大促进作用。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碳达峰迫在眉睫,因此“十四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和节能降碳工作的完成情况,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十五五”能做些什么,也就是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打下基础。《行动方案》主要聚焦两个核心方面,一方面,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详尽的规划,并将目标细化至每一年。

《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节能减排工作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它不仅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积极贡献。通过节能减排,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这一行动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节能减排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的长远进步奠定基础。因此,节能减排是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乎国家未来,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行动方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大力推进节能减碳的信心。节能减排领域的工作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来说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绿色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中国上市公司ESG专委会专家李柱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具体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减排。”李柱文说。

绿色金融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意见》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基础上,顺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绿色金融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绿色金融体系的几个重要支柱进行了全面梳理,旨在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并系统性开拓转型金融、碳金融等新的领域。

《指导意见》重点强调了与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的金融标准和融资工具,包括转型金融、碳金融等。还强调了以信息披露为主要抓手建立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裴晓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很多,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

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正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地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绿色金融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等。生态环境部还实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和环保信用评价,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建成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截至今年3月底,指导330个项目入库并向金融机构推送,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额约2100亿元。配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在23个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2023年底,授信总额4553.84亿元。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推动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研究建立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裴晓菲表示。

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助力绿色发展?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各金融机构要在整体战略中充分考虑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适应性,将气候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更好适应和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

金融机构应围绕绿色金融完善组织建设,强化考核激励,提高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力度,拓宽项目还款及担保方式,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环境效益挂钩贷款、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

此外,切实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提升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水平,防范“洗绿”“漂绿”“假转型”。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

上述会议指出,金融管理部门将会同生态环境部进一步优化政策安排,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强化监测评估、政策协调、宣传推广,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实效。

(实习生雷椰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李德尚玉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向TA提问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