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的全新发展态势下,中国的金融行业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为中国金融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同时也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中,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肩负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和手段,重要性不言而喻。齐鲁银行作为山东省内首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搭建绿色金融框架体系,建立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齐鲁银行将自身发展战略与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保持同频共振,实现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了踏实走好绿色金融之路,该行已经出台了《绿色金融管理办法》《绿色融资分类管理办法》等,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同时,全行下发《关于加强绿色融资数据管理的通知》,建立数据常态化检查机制,并将ESG管理要求融入授信全流程管理。在齐鲁银行,从总行到各分支机构,已经将绿色基因深深融入业务实操中。
齐鲁银行客户经理在山东积成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实地调研
“四轮驱动” 强化绿色金融驱动力
近年来,齐鲁银行坚持战略引领,将绿色金融确定为未来三年全行发展“四大战略”之一,切实深化绿色发展战略,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以“四轮驱动”为动力,积极将各项政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为绿美齐鲁大地生态建设锚定航向。
战略牵动。齐鲁银行以《2024—2026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为核心,构建“1+4+N”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覆盖授信政策、业务营销、ESG风险、数据管理;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和专营部门,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设置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增速的短期发展目标;中长期方面,深化绿色金融改革与创新,提升绿色资产占比,完善风险管理措施。
重点推动。齐鲁银行支持国家战略和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优先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分类施策,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绿色转型,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截至3月末,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分别较年初增加17.25亿元、8.99亿元、7.15亿元,支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贷款余额174.96亿元。
政策促动。齐鲁银行将绿色金融纳入机构考核,激发分支机构积极性;加大节能减排项目支持力度,运用碳减排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为绿色领域重点项目提供优惠;把握山东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机遇,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产品带动。齐鲁银行推出碳易(E)贷、能效益贷等特色产品,2023年度发行绿色债券40亿元;依托银企家园平台提供综合服务,支持个人绿色消费。截至3月末,绿色信贷余额达318.64亿元,增速31.78%。近两年先后获评山东省银行业绿色银行、ESG评价A类行。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举措,更是齐鲁银行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的必由之路。
“绿色+”实践,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
近年来,齐鲁银行不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瞄准绿色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绿色生态农业、绿色生态治理等重点方向攻坚发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加大信贷供给力度,为齐鲁大地打造了一张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双碳”背景下,光伏发电具有显著的环保、节能和经济效益,是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但同时,光伏产业链上的多数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投资周期长、抵押物缺乏、起步资金不足等难题。东营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2022年新成立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公司,该公司利用某企业23400㎡厂房屋顶作为场地,建设3.2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了解到客户在新建项目急需资金支持后,齐鲁银行东营分行立即组织专人上门对接,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机制优势,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批复940万元10年期项目贷款,并利用碳减排再贷款利率补偿机制为企业争取了优惠利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据了解,2023年以来,齐鲁银行东营分行累计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放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贷款已超过7500万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616吨,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同时,齐鲁银行还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产品服务,推出多款专项产品,全方位满足各类主体绿色转型融资需求。其中,低碳益贷产品作为齐鲁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绿色低碳发展而打造的一款专项信贷产品,可有效满足客户在节能降碳、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水泥业CO_2排放量高达13.7亿吨,建材业(水泥唱主角)碳排放占比13.16%,位列电力、钢铁之后。水泥减排对实现中国碳中和至关重要。章丘某水泥公司紧跟行业步伐,决定升级技术设备,打造年产110万吨的高效水泥粉磨系统。齐鲁银行洞察企业需求,推出低碳益贷,为其提供2000万元的绿色融资。项目改造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同产量下每年省电11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2531.32吨。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但距离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齐鲁银行依照自身绿色金融战略,推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东营市史口镇某村就是受益者之一。在齐鲁银行1800万资金支持下,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开工。项目拆旧区为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存在农居基础配套设施水平低、村中道路较差、宅基地废弃情况,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亟须改善。通过对田、水、路、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质量,达到田面平整、成方连片,沟、渠、路、桥全面配套,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改,土地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农业产出率、利润率等全面提高,项目区居民点拆旧复垦完成后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1公顷。项目将分散居住的农户旧宅进行拆除复垦、综合整理,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有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此外,齐鲁银行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支持减污降碳、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齐鲁银行向临朐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1.9亿元贷款,助力弥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该项目将全面整治水域环境,修复生态,预计改善河道生态,提升水质,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此外,工程通过增加蓄水、调节径流等手段,将强化水利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维护区域水平衡。
近年来,齐鲁银行紧跟国家“双碳”战略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重大部署,深入践行绿色理念,有效满足绿色产业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3月末,齐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超300亿元,增速31.78%。
科技赋能,为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金融科技被视为推动绿色金融、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力量。绿色金融作为一种促进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的金融工具,在金融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此背景下,齐鲁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持续强化金融科技在绿色服务中的应用,赋能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
目前,齐鲁银行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以金融科技为基石,构建绿色生活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绿色普惠金融产品新模式。加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绿色普惠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推出绿色小额贷款、绿色信用卡、绿色理财产品等,运用区块链技术管理绿色金融资产,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服务品质。
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断推进,齐鲁银行有望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在绿色金融领域实现更多创新突破,这将为绿色发展持续提供新的动力,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调,银行在其中不光扮演着绿色投融资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是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金融机构所承担的新使命,齐鲁银行内外兼修,锐意进取,既服务好国家的绿色战略,又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实现了银行自身效益的增长。其构建的环境、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为新时代城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树立了典范。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