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上海、深圳报道
光伏行业20余年,穿越四起三落,此刻又在周期底部徘徊。这一轮周期,看似比以往来得更加猛烈,规模和技术的比拼也远比以往更加白热化。
去年TOPCon进入规模量产元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约为540GW,其中TOPCon技术占比超过100GW,今年便预计市占率将达到70%,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现在光伏行业TOPCon在建产能已经超过800GW,且产能均在过去18个月内迅速建成,建设速度和产能扩充规模在光伏史上实属罕见。”SNEC展会举办期间,通威股份CTO邢国强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多家媒体专访时表示。
邢国强感叹光伏的技术和产能竞赛残酷程度,认为这一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均高度承压,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年底TOPCon产能达100GW
危机中往往蕴含着机遇,有巨头倒下,也有新王诞生。2008年至今,通威经过多轮周期的洗礼,也见证了自身一步步的成长。
在邢国强看来,产能过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过去二十多年光伏行业的发展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产能过剩。但相较于全球对光伏发电的长期需求,现有的产能过剩也肯定是暂时的。不过,本轮行业周期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以往,唯有持续降本及提升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威多晶硅自2006年入局多晶硅以来,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降至42元/kg,占市场份额的25%。
另一方面,电池组件的效率也没落下。邢国强表示,过去12个月内,通威TOPCon效率绝对值已提升近一个百分点。得益于电池端和组件端的持续技术进步,组件功率亦提升了15瓦以上。
到年底,通威在TOPCon将拥有100GW的产能,PERC车间已经提前预留出空间以便快速升级。
尽管TOPCon由于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绝对的主流技术,但是否未来会被替代,邢国强并不确定。
他认为,光伏在不断迭代中前进,从研发的角度难以判断未来终极技术如何,有可能现有的技术都是过渡技术。
展望未来五年,邢国强认为,钙钛矿技术不容忽视,通威也有相应布局。自2008年问世以来,钙钛矿是效率爬升最快的电池技术,跟硅的叠层技术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潜力脱颖而出。
“铜替银”降低HJT成本
尽管TOPCon技术被普遍认为是当前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异质结(HJT)、XBC 技术同样在成本及工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悉,通威在今年第一季度末实现HJT组件正面功率突破740W。邢国强称,异质结具有高功率、高双面率和低温度系数等优势,其单瓦发电量甚至优于TOPCon技术。
在经历近两年的市场导入期后,异质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放量。但在当下,异质结在降本的压力更为明显。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取得优势,仍是行业需要努力攻克的难题。
邢国强谈到,通威拥有1GW的异质结研发中试线,公司优势在于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低于同行,这也为未来大规模量产打下基础。
据悉,光伏用银量已占到全球工业用银的1/3左右。HJT装机量的提升,用银量将进一步增加,减少甚至摆脱对银的依赖成为行业迫切需求。
据了解,通威正研制铜栅线异质结电池互联技术,力求用铜取代银降低HJT成本。邢国强认为,“我希望这是最好的技术路线”。
(作者:林典驰 编辑:孙超逸)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