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抢滩千亿债券ETF市场, “一哥”海富通独占四成份额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林 广州报道
2024-06-18 19:3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林 北京报道

2013年3月,国内第一只债券ETF——国债ETF成立,发行总规模54亿元。

11年后的今天,我国债券ETF的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的资产净值达到330亿元,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一只债券ETF(截至2024年6月14日,数据来源:WIND)。

虽然在2.4万亿ETF市场中,1000亿只能算得上是“沧海一粟”,但在市场需求增加、政策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债券ETF这类工具型产品将获得更多市场关注。

“近年来,随着无风险收益逐渐下行,很多债券投资者选择通过交易和波段操作来增厚收益,债券ETF的交易便利性因此进一步凸显。目前市场趋势仍在,利好债券ETF的持续发展。”海富通基金有关人士分析。

事实上,债券ETF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募基金公司的“积极有为”。作为债券ETF发行管理的先驱,海富通基金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短融ETF、城投债ETF、10年地方债ETF等产品,为丰富债券ETF产品队列做出贡献。

不仅如此,目前海富通基金内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债券ETF“服务链”,为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有益参照。

两年增三倍

作为“小众”产品的债券ETF是从2022年开始迎来命运的“反转”。

在2022年以前,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相对较高,投资者更多是从票息收益的角度来做固定收益投资。而ETF可交易、有净值波动的特点并没有太多性价比和吸引力。

2022年之后,伴随权益市场波动加大、货币基金回报中枢走低,债券ETF的优势得以凸显,继而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重视。

由此,能够满足场内现金管理需求的ETF最先受益——短融ETF的规模在两年多时间(2022年1月1日—2024年6月14日)里增加了265亿元。

同时,债券ETF产品队伍不断扩大:2022年,5只政金债ETF面世;2023年,市场新发两只国债ETF……加之存续的可转债ETF、城投债ETF等品种不断吸引增量资金,这些产品共同推高了债券ETF市场的总规模。

截至2024年6月14日,国内市场上共有20只债券ETF,基金规模总计1084亿元,较2021年末的238亿元增长了三倍以上。

根据标的范围的不同,债券ETF可分为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和可转债ETF。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利率债ETF数量最多,共有15只,包括国开债ETF、国债ETF和政金债ETF等。信用债ETF有3只,包括短融ETF、公司债ETF、城投债ETF等。可转债ETF共有2只,分别是上证可转债ETF和中证可转债ETF。

从机构视角来看,债券ETF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

第一,2022年以来,债券ETF的工具属性逐渐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一方面,债券ETF底层足够分散,且具备进出方便快捷、风险分散、可质押融资等优势。底层足够分散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宏观和中观逻辑的研判上,这比较符合保险、养老金、FOF等更加关注大类资产配置的机构的需求。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可借助债券ETF灵活调整组合久期。同时,债券ETF具备费率低、交易便利等优势,尤其是可以日内回转交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投资债券ETF(尤其信用类)受到个券的影响或估值波动风险也较小。

第二,市场对债券ETF等交易工具的需求不断上升。例如,近年来,固收量化是不少机构努力尝试的策略发展方向。而固收量化投资离不开灵活的交易工具的支持,包括国债期货、IRS以及债券ETF等品种。

第三,有助于债券ETF发展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2022年,交易所将债券ETF纳入债券质押式协议回购交易质押券范围,此前,符合要求的债券ETF还可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2023年,修订后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债券ETF纳入融券卖出所得价款的可投资范围……各类鼓励性措施拓宽了债券ETF的应用场景。2023年,沪深交易所正式启动债券做市业务,场内现券流动性得到改善,极大地便利了债券ETF的投资运作。

海富通创下多个市场“第一”

随着机构投资者认可度的提升,部分基金公司也在加快布局债券ETF市场。

目前,国内共有20只债券ETF,分别来自10家基金公司。其中,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平安基金旗下各有5只、3只、3只债券ETF,这3家基金公司的产品数量合计在债券ETF“江湖”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管理规模方面,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6月14日,海富通基金旗下5只债券ETF的资产净值合计达到448亿元,并涵盖了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等不同债券类型。

至此,海富通基金已成为当前全市场债券ETF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不难发现,当前规模突破330亿元的短融ETF对海富通基金抢占市场“霸主”地位起了关键性作用。

而这只产品之所以受到投资者追捧,与基金管理人前瞻性的产品设计不无关系。

资料显示,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成立于2020年8月,是市场上首只以短期融资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场内工具型产品。近几年,A股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凸显,叠加流动性宽松、无风险收益率逐渐下行,凭借“较低波动的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产品”这一独特定位,短融ETF不仅填补了市场对于风险较低品种需求的空缺,还能高效满足投资者对于短期闲散资金管理的需求。

事实上,不只是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海富通基金在债券ETF产品创新方面,始终走在市场前列。

2014年11月,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成立;2018年10月,海富通上证10年期地方政府债ETF成立;从成立时间看,这2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均为“No.1”。

与此同时,海富通基金旗下的债券ETF产品在市场中有口皆碑。除了中证短融ETF,该公司最早成立的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几乎是“一炮打响”,当年募集规模达66亿,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债券ETF产品。

在债券ETF市场上屡创佳绩的背后,从产品开发、到产品运营,再到产品持营、投资者教育,海富通基金内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债券ETF“服务链”。

海富通基金有关人士介绍,在债券ETF这一相对小众的产品线的发展与布局上,公司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虽然走过弯路,但也突破了一些行业瓶颈和障碍。

据了解,在债券ETF的产品开发上,海富通基金从一开始就按照债券类别、信用等级、久期长短等原则进行布局,通过设计出投资标的清晰、久期明确的细分债券ETF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不同收益风险特征的工具型产品。

同时,海富通基金持续关注债券ETF的产品创新,无论是投资标的,还是产品设计,或者是交易机制,真正做到了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为投资者提供丰富且新颖的投资产品。

另外,在债券ETF的产品发展中,海富通基金特别重视和监管机构、交易所的沟通和联动。在债券ETF产品上市后,海富通基金也致力于做好产品运营。比如,在开展持续营销过程中,海富通基金结合市场的阶段性特征、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和投资者培育,既扩大了投资者群体,又增加了产品知名度。同时对于产品运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地与交易所等机构进行沟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运行机制,这些举措都有力推动了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

做市方面,针对不同产品特点及客户交易习惯,海富通基金同各家做市商就做市策略持续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在不同规模阶段,采取合适的做市手段。并针对市场规则变化及时做出响应,以确保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能有较好的投资体验。

制度、投教、投资能力助推市场发展

从0亿—1000亿元,债券ETF市场用了11年的时间。

未来,伴随制度优化、投资者教育力度加大,债券ETF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有市场人士指出,我国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长期割裂对我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未来如果能形成统一市场,或者进一步完善、优化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可能将有效推动债券ETF的发展。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目前债券ETF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持有,机构整体持有占比约在90%以上,散户对于债券ETF的认知度不高。

“不过,债券ETF底层是债券资产,相比股票而言,波动相对更低,收益相对稳健,部分低风险品种可作为散户的场内理财选择,比如基准国债ETF就可成为个人配置一篮子综合性新发国债的工具。随着债券ETF规模、成交活跃度不断提升,各方不断地向市场推介债券ETF和开展投资者教育,相信未来场内个人投资者参与债券ETF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一位基金经理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债券ETF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基金管理人也需要不断提升对产品的管理运作能力。

对于管理人而言,与股票ETF完全复制指数的投资方法不同,债券ETF的运行更为复杂。由于一些债券缺乏流动性,通常情况下,一只债券ETF不会涵盖其对应指数中的所有债券。因此,管理债券ETF时,需要努力降低投资组合与所跟踪指数之间的误差,这非常考验投资经理的能力。

在海富通基金有关人士看来,管理指数产品有两大难点:第一,考验流动性管理和交易的能力。尤其是规模、申赎量比较大的债券ETF,在交易上的工作量相对比较大。第二,债券ETF的发展相对没有股票ETF成熟,在做市等工作方面,业务流程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该人士表示,海富通基金作为业内较早起步发展债券ETF的公司,目前债券ETF管理规模最大,发行产品数量最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管理团队将继续细化流动性管理、申赎管理,并着力培育客群,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流动性和业绩表现。

(作者:李林 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