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05:00

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但是,目前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才能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必须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能够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必须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让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我们离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还有十一年的时间,必须更加努力,只争朝夕。

建设科技强国,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由探索,共同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建设科技强国,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研究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服务于经济发展,提升人类生活水平。要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过程,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形成新发展动能。

建设科技强国,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与此同时,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我们要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科技强国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科学创新与产业创新、统一领导与自由探索、自立自强与合作开放等一系列关系,弘扬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围绕着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团结起来,只争朝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