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深中通道“黑科技”:10大国际领先技术与10项世界之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7年研究、7年建设,24公里、30分钟内车程,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即将改变珠江口的未来。
作为珠江出海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建设要求之高,不输南边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到底多难?从技术创新和突破就可见一斑。
6月27日上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召开媒体通气会。会上披露,这个世界首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四位一体跨海集群工程方案,已形成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方法”等10项国际领先技术,并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
桥
烟波浩荡的水面上,深中大桥耸入云霄。作为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2826米,大桥主跨达1666米,这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76.5米的高度也让深中大桥一跃成为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这个设计高度主要考虑到需满足伶仃西航道30万吨级船舶通航需求,故采用了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跨越该航道。就在伶仃洋大桥的上游,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十大港口之列,深中大桥就架设在这样船只南来北往的“黄金水道”上。
超大跨径、超高桥面,又伫立在珠江口台风频发区,考验桥梁结构和防风性。大桥要怎么建才能保障安全?深中大桥拥有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长83米、宽83.85米、高51.5米,单个锚碇混凝土方量约34.4万立方米。
也正因如此,才实现了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即颤振临界风速88m/s。
隧
深中通道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海底隧道部分长约6.8公里。
为同时满足深圳机场航空限高及矾石水道10万吨级通航需求,项目采用6.8km海底隧道下穿矾石水道,这就决定需要修建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的沉管段由32节钢壳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全长约5035米,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宽,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领域形成了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年5月,国际隧协授予深中通道“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称号,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贡献了中国方案。
水下互通
从东向西看,深中通道主要单位建筑工程有东人工岛、海底隧道、西人工岛、东非通航孔桥、深中大桥、西非通航孔桥、中山大桥和万顷沙跨海特大桥。
公路、大桥和隧道,中间怎么“无缝切换”?西边,在伶仃洋中滩设置了西人工岛实现桥隧交通转换。东边,深中通道项目与广深沿江高速衔接处,创设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
承担着深中通道“水下互通”功能的东人工岛建设困难丛生,面临着工程规模体量大、交叉作业多、环保要求高等突出难点,都需要工程团队一一克服。
待深中通道正式开通后,车辆自中山侧向东行,经深中大桥、海底隧道后,在隧道内水下互通设第一个高接高匝道,驶出后接入广深沿江高速,即可前往东莞虎门和深圳前海、香港方向,推动大湾区主要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
制图 谭海燕
(作者:谭海燕 编辑:孙静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