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产品竞争力大比拼!谁是理财公司“六边形战士”?

南财理财通黄桂煊,陈子卉 2024-07-03 10:29

本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从产品布局、产品发行、产品业绩、产品风控、产品创新、产品渠道六个方面入手全方位透视理财公司产品竞争力。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 黄桂煊 陈子卉 广州报道

2024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稳步回升。一方面,利率下行、债市走牛提振了理财收益率;另一方面,“套壳”保险资管、“手工补息”等方式形成的高息存款相继受限,推动对公存款资金涌入理财产品,形成对理财产品的购买力。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理财规模的增长超过2万亿元,创近年同期新高。

在理财规模增长之下,投资者对稳健理财的需求愈发强烈,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偏好明显下移。《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从2021年-2023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3年风险等级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投资者占比较2022年末增加了2.02个百分点。理财产品方面,截至2023年末,风险等级为一级(低)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到33.43%,同比2022年末提高了5.09个百分点。

随着理财公司加大对低波稳健类产品的发行,理财产品同质化、选品难度大也困扰着投资者。哪些理财公司产品表现更优?抗风险能力更强?哪些理财公司产品更受欢迎?哪些理财产品在渠道影响力更大?本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从产品布局、产品发行、产品业绩、产品风控、产品创新、产品渠道六个方面入手全方位透视理财公司产品竞争力。

【结论】

产品布局:理财公司普遍形成以固收类为重点的产品体系,产品期限整体较短,不过亦有多家机构2023年逆势加大了中长期限产品的布局,如信银理财、宁银理财、民生理财、徽银理财、渝农商理财。

产品发行:股份行理财公司在产品发行数量和单品募集规模占据较强优势,产品发行能力较强,以信银理财为代表;国有行理财公司中,交银理财产品发行量居首,建信理财单品募集规模排名靠前;城农商理财公司中,南银理财、杭银理财产品发行能力表现较优。

产品业绩:大型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三家理财公司在产品收益和产品兑付两方面均表现优异,中小型理财公司中杭银理财、苏银理财产品历史业绩表现突出,高盛工银理财和渤银理财产品兑付表现较佳。

产品风控:理财公司破净率和最大回撤率出现了同频共振的现象,破净产品数量较少的理财公司其平均最大回撤率同样较低。信银理财、光大理财和中银理财在大行理财公司中表现突出,破净率和最大回撤率均较低,产品抗跌能力较强。

产品创新:产品创设上,信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在绿色金融发展上表现突出,同时信银理财也首创了“温暖童行”慈善理财项目,在全国多地落地。服务模式创新上,“理财夜市”服务可圈可点,如招银理财将理财夜市服务从现金类理财拓展至短债类理财,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的理财服务。

产品渠道:理财公司已普遍形成行内代销、行外代销、公司直销“三位一体”的多元营销渠道体系。代销渠道上,兴银理财、杭银理财、信银理财代销渠道位居前三。直销渠道上,目前已有8家理财公司上架了直销APP,其中信银理财APP成立时间相对较早,可售产品数量较多,上线功能相对完善。

产品布局:稳健打底,攻守兼备

从各理财公司产品体系定位看,理财公司产品布局普遍相似,主要在固收类产品基础上扩展形成全品类、多策略、多期限的产品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理财公司坚持守住基本盘,在稳健优先的原则下做好低波固收类产品供给,顺应市场趋势,持续满足投资者稳健理财需求。如国有行理财公司工银理财搭建了“稳鑫智远”产品品牌体系,其中“稳”系列为基本盘,主打低回撤特征,定位为固收PR1产品,包含现金管理和非现PR1两大类,涵盖“添利宝”“稳益”“全球添益”产品线;股份行理财公司信银理财坚持以“稳健”作为品牌核心,围绕“温度、稳健”的小暖象品牌内涵,发力固收类产品,打造了“固收稳健”“强债稳健”两个千亿级系列产品;城商行理财公司南银理财精心打造“瑞”系列产品品牌,其中"鼎瑞”是南银理财固定收益类产品品牌,系列产品运作形态涵盖每日开放、定开式、封闭式和持有期品种,产品期限丰富,满足客户各类期限需求。

“底盘”的稳健,让银行理财公司相较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天然具备了“攻守兼备”的优势。在夯实固收类产品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积极布局固收+、混合、权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等产品类别,打造多资产多策略投资体系,全面覆盖投资者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如交银理财2023年创设及发行了总收益互换、可转债增厚、中资美元债、美元存款及挂钩多种基准的结构化产品等特定策略产品;信银理财搭建了“6+2”产品货架,不仅持续优化货币、货币+、固收、固收+、混合、权益六大产品赛道,还积极布局项目、股权两条新赛道产品;施罗德交银理财推出施罗德交银理财中国动量指数,探索被动指数投资的发展机遇。

从产品结构看,2023年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明显提升,负债端短期化特征更加明显。《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5.8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34%,较年初增加1.84个百分点。产品期限上,截至2023年末,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67.02%,较年初减少5.58个百分点。

分投资周期看,根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国有行理财公司产品短期化特征较为明显,日开型、1月以内(含)产品规模占比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7.12%和16.09%,如工银理财2023年末日开型产品规模占比六成(60.03%);股份行理财公司产品分布相对均衡,如信银理财2023年末日开型产品规模仅占比33.79%;城农商行和合资理财公司产品则集中在中长期限,如汇华理财38.59%的产品规模集中在1-3年(含)、24.39%的产品规模集中在3年以上,杭银理财1-3年(含)期限产品规模占比也达到37.84%。

课题组以1-3年(含)期限产品作为中长期限产品代表,统计了不同规模理财公司(以2023年末存续规模是否超过1万亿为界限)2023年末1-3年(含)期限产品存续规模在非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中的比重,以此衡量理财公司中长期限产品布局情况。

课题组发现,在2023年以来理财产品整体期限缩短的情况下,信银理财、宁银理财、民生理财、徽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部分理财公司逆势加大了中长期限产品的布局,打破投资行为短期化的现象。

在大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2023年末1-3年(含)期限产品存续规模占非货存续规模比例最高,为32.44%,同比2022年末提高了11.25个百分点。招银理财次之,为28.38%。

在中小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杭银理财2023年末1-3年(含)期限产品存续规模占非货存续规模比例最高,超过50%,为54.24%,徽银理财次之,为47.24%。

产品发行:以投资者为中心,丰富产品供给

产品发行创设能力是理财公司产品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产品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体现。课题组将从产品发行数量、产品募集规模两个维度分析理财公司产品发行情况。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5月31日,理财公司今年以来新发产品6527只(含私募,合并登记编码),兴银理财、信银理财、招银理财三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位列前三,发行产品数量分别为529只、461只和430只。

产品募集规模直接体现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选择结果。在剔除未披露规模数据的产品份额后,课题组以2024年以来理财公司新发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均值作为理财公司产品募集能力的衡量指标。

在所有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产品最受欢迎,单品募集规模最高,达到6.91亿元,光大理财次之,为5.48亿元,浦银理财排名第三,为4.97亿元。

具体来看,信银理财吸金产品主要来自“安盈象固收稳利”系列,以封闭式固收类产品为主。其中,“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79号”、“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81号”、“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93号”、“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95号”四款产品包揽了理财公司2024年2月-2024年5月共4个月度的募集规模冠军,募集规模分别为72.46亿元、74.71亿元、56.36亿元和106.2亿元。其中,“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95号”也是今年以来(截至5月31日)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中唯一一款募集规模超百亿的理财产品,吸金规模颇为亮眼。此外,信银理财亦有多款产品募集规模超过30亿元,产品吸引力不容小觑。

总的来看,股份行理财公司在产品发行数量和单品募集规模占据较强优势,产品发行能力较强,以信银理财为代表;国有行理财公司中,交银理财产品发行量居首,建信理财单品募集规模排名靠前;城农商理财公司中,南银理财、杭银理财产品发行能力表现较优;合资理财公司普遍发行产品数量较少。

产品业绩:坚持绝对收益目标,守护稳稳的幸福

在经历2022年两轮银行理财“破净潮”后,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需求较为强烈,对此理财公司调整了产品策略,以满足投资者对低风险和稳定回报的需求。为了降低产品波动性,银行理财产品增加了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同业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的配置比例,同时也加大了对红利资产、结构性工具、黄金及海外资产的应用。

在理财公司产品业绩评价上,课题组选取了产品净值增长率和达标率两大指标进行观察,前者考察产品的历史业绩,后者考察产品的兑付收益是否达到投资者预期。

在历史业绩评价上,由于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占比超过95%,因此课题组选取截至2024年5月31日理财公司存续期超一年的固收类公募产品作为样本,考察固收类公募产品近一年的业绩表现。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理财公司固收类公募产品近一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04%(按份额核算)。

在大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收益前五的业绩榜单中,中银理财、信银理财业绩表现亮眼,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业绩表现同样较佳。

具体来看,国有行理财公司中银理财固收类产品在除1月以内(含)期限组别外的其余六个期限组别中均位列前三名,且在3-6月(含)、6-12月(含)、1-2年(含)和3年以上四个期限组别中均排名第一位,近一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30%、3.46%、3.72%和4.58%。

股份行理财公司信银理财次之,在1-3月(含)、3-6月(含)和1-2年(含)三个期限组别中均位列前三名,在1月以内(含)期限组别中位列第四名,短期限产品表现优异。

课题组认为,6个月以内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因投资期限较短,要创造较高收益须从主动交易策略下手,研判债市行情,跟踪信用利差,灵活调整持仓、合理匹配久期,择时波段操作提升账户收益,同时还需持有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满足客户赎回的需求。以信银理财“固盈象固收稳健十四天持有期1号”为例,该产品为中低风险等级的纯固收产品,主要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和中高信用评级债券资产,收益来源主要为票息收益以及波段交易产生的资本利得。

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中长期限固收类产品业绩表现较佳,其中光大理财固收类产品在1-2年(含)和2-3年(含)期限组别中均排名前三,兴银理财在2-3年(含)和3年以上期限组别中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


中小型理财公司产品收益率相比大型理财公司产品整体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型理财公司产品规模较小容易做高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型理财公司需通过较高收益率提高获客能力。

总体来看,在中小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收益前五的业绩榜单中,以杭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广银理财、渝农商理财为代表城农商行理财公司在6个月(含)以内投资期限和2年以上投资期限表现相对较好,摘得5个投资期限榜首;股份行理财公司摘得2个投资期限榜首。

具体来看,杭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分别摘得1月以内(含)投资期限、1-3个月(含)投资期限和3-6个月(含)投资期限榜首,广银理财和渝农商理财分别摘得2-3年(含)投资期限和3年以上投资期限榜首,渤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分别摘得6-12个月(含)期限和1-2年投资期限榜首。


产品兑付方面,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合计有7906只(未合并产品份额)封闭式公募理财产品到期。在剔除了未披露到期净值数据的产品以及挂钩报价型产品后,课题组选取了6893只产品作为达标情况分析的样本。

在债市走牛理财收益率提振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达标率显著提升。在6893只到期封闭式公募产品中,有4357只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取业绩比较基准上限和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的平均数),5598只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业绩基准中枢达标率和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分别为63.21%和81.21%。

以“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达标率”作为监测指标,课题组发现,在大型(2023年末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光大理财、平安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五家理财公司产品业绩达标率表现优异,均超过80%。而中小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高盛工银理财、渤银理财、中邮理财、宁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的达标率超过95%。课题组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中小型理财公司普遍到期产品数量较少,产品达标率受产品数量影响较大,如高盛工银理财符合条件的到期产品数量仅有12只。

综合来看,大型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三家理财公司在产品收益和产品兑付两方面均表现优异,中小型理财公司中杭银理财、苏银理财产品历史业绩表现突出,高盛工银理财、渤银理财产品兑付表现较佳。

产品风控:强化风控能力,坚持稳健运作

在经历“赎回潮”风波之后,银行理财客户对理财产品回撤、产品破净愈发敏感,管理人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因此,课题组将用产品破净率和产品最大回撤率来衡量产品的风控能力。

2023年以来,破净率整体前高后低,理财产品整体破净情况较2022年有很大改善,理财公司全年破净率均不超10%。2023年上半年债市走牛,2023年全年主要股指累计收益均收跌表现震荡,板块轮动较快,投资机会较难抓取。在股债“跷跷板”下,债市全年表现依旧较好,因此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整体较好。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公募产品破净率为4.14%。

进入2024年,在债市走牛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率稳步上行,产品净值快速修复,产品破净率明显收敛。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在理财公司存续的41,288个公募产品份额(未合并份额)中,合计有430只产品净值低于1,破净率为1.04%。

分机构来看,在大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信银理财和中银理财表现较优,破净率分别为0.44%、0.52%、0.57%、0.59%和0.73%;在中小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徽银理财、渝农商理财、渤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破净产品数量均为0,上银理财破净率也较低,为0.09%。总体来看,受产品规模、产品成立时点等多因素影响,中小型理财公司产品相较大型理财公司普遍破净率较低。

最大回撤方面,由于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占比超过95%,因为课题组主要分析固收类产品的最大回撤水平,将固收类产品按照运作模式分为开放式产品和封闭式产品,考察各理财公司固收类产品在2024.01.01-2024.05.31期间的平均最大回撤水平。

开放式产品方面,在大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中银理财、光大理财、信银理财今年以来平均最大回撤最低,分别为0.0460%、0.1135%和0.1354%,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平均最大回撤率同样较低,排名第四位和第五位。中小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前五名平均最大回撤均不超过0.05%。


封闭式产品相较开放式产品整体回撤水平较低。中银理财、光大理财、信银理财依旧稳居大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前三名的位置,交银理财和兴银理财分别为第四名和第五名。中小型(存续规模≤1万亿)理财公司中,渤银理财和高盛工银理财平均最大回撤均为0。



总的来看,理财公司破净率和最大回撤率出现了同频共振的现象,破净产品数量较少的理财公司其平均最大回撤率同样较低。大行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光大理财和中银理财表现突出,破净率和最大回撤率均较低,产品抗跌能力较强。

产品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产品服务多维创新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少理财公司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发挥优势专长,构建自身的核心投研能力和投资策略,力求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投资需求。

从创新实践来看,理财公司一方面在产品创设上下功夫,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ESG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助力实体经济融资;另一方面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理财夜市服务、目标盈、定期给付型等多种投资方式,在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间寻求平衡,满足投资者需求。

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财公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财公司产品创设的重点领域。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2023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20只,合计募集资金超1100亿元。截至2023年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1480亿元,同比增长13.50%。

信银理财、华夏理财等理财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探索步伐较为领先。以信银理财为例,借助银行理财特有的业务模式和发展业态,信银理财从产品端、资产端、研究能力、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客户服务等多方面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在绿色产品体系建设上,信银理财创立了中信创品“青绿共绘”绿色金融战略品牌,并围绕这一品牌发行一系列理财产品,优先投资于ESG领域的投资标的,挖掘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的信用债和非标资产。在绿色资产配置上,信银理财2022年以来为多家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提供综合投融资服务,累计完成绿色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超400亿元。其中,2023年度,信银理财投向的绿色资产“跨越海陆”。“在陆上”落地某融资租赁客户新能源商用车供应链非标项目,合计投放3亿元;“在海上”落地某央企发电集团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合计投放6亿元。

此外,响应共同富裕政策、打造公益理财产品也是银行理财行业的创新亮点。课题组注意到,信银理财在慈善理财建设方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创“温暖童行”慈善理财项目,在全国多地落地,覆盖上海、浙江、四川、云南、新疆、福建等多个省市,累计募集理财资金近百亿,预计公益捐赠金额近千万,实现了社会公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双重目标。兴银理财也推出了首只慈善理财产品——稳利众盈私享(暖"兴"陪伴款)固收类理财产品,产品实际兑付资金的一部分将由管理人根据投资者授权代为捐赠至安老助孤、扶老助困等慈善领域,践行"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助力慈善公益事业。

服务模式创新上,“理财夜市”服务可圈可点。2024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宣传“理财夜市”服务,目标瞄准打工族。在多家“理财夜市”的宣传海报及文案中,购买夜市理财产品后,“打工人”不再需要懊悔错过正常申赎时间节点而损失至少一天的收益,当日下班后也可购买,次日便可计算收益。

目前来看,理财市场提供该类服务的产品类型主要集中于现金类理财,也有部分产品为短债类理财。以招银理财为例,今年以来,其将13只短债理财部分份额切换为24小时营业——即投资者在交易日24点前下单,都能试做当日申购并按照当日净值确认份额,在所列短债产品名单中,产品最长投资周期为90天。此外,在端午节前,部分短债理财甚至可以做到在周五四点钟前购入,周六便可计算收益。

目标盈产品方面,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平安理财、上银理财、建信理财等7家机构5月合计新发17只产品,产品发行热度不减。同时,5月理财公司有19只固收类目标盈产品达到目标收益率提前止盈到期,帮助投资者落袋为安。

总的来看,产品创新实践一方面有利于理财公司发挥优势专长,构建自身的核心投研能力和投资策略,走好差异化路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满足理财投资者多偏好、多层次的资金需求,助力实体经济融资和共同富裕。

产品渠道:立足母行,打造“三位一体”多元营销格局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除了自身的业绩表现,渠道建设直接关系到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渠道是否多元和便捷,也是理财公司在渠道竞争力的体现。

2023年,理财公司不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持续下降。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有491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163家。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此外,17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总体来看,理财公司已普遍形成行内代销、行外代销、公司直销“三位一体”的多元营销渠道体系。

根据招商证券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中旬,兴银理财、杭银理财、信银理财代销渠道位居前三,其中兴银理财以近500家代销银行位居理财公司代销机构数量首位。兴银理财除了已进入绝大部分全国性银行代销名单,也依托其银银平台,大幅发力中小银行代销,代销机构数量遥遥领先。信银理财形成了“12(国股大行)+3(头部互联网银行)+N(中小城农商行)”的代销渠道体系和以APP和官网为阵地开展直销业务。华夏理财、平安理财代销渠道数量也较多,分别为129家和98家。

国有行理财公司中,交银理财代销渠道数量居于首位,达到29家,中银理财次之,为28家,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代销渠道数量较少。相比股份行理财公司,国有行理财公司渠道拓展能力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因为其母行有强大的渠道资源优势,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客群庞大,渠道拓展动力不足。

城农商行理财公司中,杭银理财、苏银理财及南银理财领跑城农商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数量均超过100家。截至2023年末,杭银理财行外代销规模近1200亿元;2023年宁银理财、苏银理财分别新增20家、42家行外代销合作机构,宁银理财行外渠道代销规模2023年增长100%。

总体而言,股份行及城农商行理财公司较为注重代销渠道建设,发力行外代销;大行及合资理财公司目前代销机构数量偏少,尤其是合资理财公司。

直销渠道建设方面,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17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2023年全年累计直销金额0.26万亿元。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25日,在31家已开业的理财公司中,26家理财公司建立了官方网站,30家理财公司建立了微信公众号,27家理财公司开设了视频号,其中大部分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被用作产品推介、理财产品信息查询及投资者陪伴。从理财公司微信公众号运作情况来看,大多数理财公司可以保持周更频率,发布文章的内容包括在售产品清单、理财知识科普、专家对话、定期经济数据点评等。

与此同时,部分理财公司也不遗余力布局直销APP。根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目前已有8家理财公司上架了直销APP,具体为信银理财、华夏理财、青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渝农商理财、苏银理财和招银理财(ios系统)。股份行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和华夏理财直销APP中有理财产品在售;城农商行理财公司中,青银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苏银理财和渝农商理财直销APP中有理财产品在售。

其中,信银理财APP成立时间相对较早,可售产品数量较多,上线功能相对完善。APP目前可购买的产品近200款,产品风格整体偏稳健,主要为纯固收及“固收+”产品。产品分类上设有稳健精选、稳中求进、尊享理财等标签,同时可细分投资周期为0-1个月、1-3个月、3-6个月、6个月以上,方便投资者结合产品风险特点进行选择。此外,功能板块还设有明星产品专区、活动专区和资讯专区。

值得一提的是,信银理财APP还设有在线客服功能,这项功能在理财直销APP中较为少见。在业绩展示方面,信银理财统一了业绩展示维度,除现金类理财外,成立期未满三个月产品不展示年化收益,而是只展示产品成立以来的净值表现;成立期满三个月的产品统一展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方便投资者进行产品业绩对比。

相比之下,城农商行理财公司直销APP中可购买产品较少,苏银理财可购买的产品近40款,杭银理财可购买的产品近50款,青银理财、宁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可购买产品在30款以下。不过,在产品分类特色上,青银理财开设了理财夜市专区、杭银理财开设了定投专区。

总的来看,与代销渠道相比,直销渠道建设成本较高,前期投入费用较大且后期需持续运营维护,不过从长期来看,直销渠道建设有利于减轻理财公司对母行和第三方渠道的依赖,突破传统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作者:黄桂煊,陈子卉 编辑:唐曜华,周炎炎)

黄桂煊向TA提问

记者、研究员

长期关注金融资管领域、追踪基金行业前沿动态。邮箱:huanggx@21jingji.com,手机/微信号:13829019103

陈子卉向TA提问

金融研究员

长期关注银行理财和金融监管政策,掌握银行理财产品一手资讯,欢迎交流。邮箱:chenz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