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并购重组风再起:拟IPO公司转道被并购,“A控A”升温|年中经济“瞭望塔”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坪 深圳报道
2024-07-03 20: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深圳报道  伴随着政策暖风频吹,A股并购重组市场加速回暖,产业并购持续活跃。

7月2日晚间,广东宏大(002683.SZ)发布公告,拟以9.8元/股的价格收购雪峰科技(603227.SH)2.2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1%),交易总价款为22.06亿元,成为今年民爆产业的重要整合案例,也是资本市场又一单“A控A”。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3日,A股已有130家上市公司更新了重大重组的进展,远超去年同期的57单的更新记录。其中,今年首次披露重组的案例合计45单,也超过了去年同期的36单。

今年更新的重大重组案例中,有78家次企业披露了交易价值,合计交易金额高达2255亿元。

在监管层各项鼓励政策的引导之下,今年的并购重组市场也涌现了诸多新亮点——如越来越多的拟IPO公司转道被并购,硬科技领域的重组持续活跃,“A控A”(A股上市公司收购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变得更为普遍,除了前文提到的广东宏大之外,早前迈瑞医疗(300760.SZ)入主科创板公司惠泰医疗(688617.SH),成为首单科创板“A控A”。

在交易模式上,沪市首单发行定向可转债用于购买资产的情况也有望破冰——思瑞浦(688536.SH)拟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购买创芯微100%股权一案获得上交所受理。

产业整合逻辑持续稳固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IPO变奏,证监会等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并购重组利好政策,国内并购市场加速回暖。

今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规定,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强化主业相关性,严把注入资产质量关,加大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力度,精准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

在监管层的引导之下,并购重组持续活跃,产业并购的逻辑日益稳固。

今年首次披露的45单重大重组中,22单为“横向整合”,7单为战略合作,这也意味着,以产业为逻辑的并购行为占比超过六成。如前文提到的广东宏大收购雪峰科技,就是典型的横向并购。

同期,今年还首次披露了定增重组事件15起,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也多存在战略协同效应,基本都处于同一大领域或相似行业。

如三友医疗(688085.SH)收购水木天蓬,二者均涉足医疗产业中的骨科领域,其中三友医疗是国内医用骨科植入物龙头,水木天蓬的主要产品也包括超声骨刀和超声止血刀等。

新诺威(300765.SZ)与其收购的石药百克、新天药业与其所收购的汇伦医药等,也均为生物医药领域。再如甘肃能源(000791.SZ)及其收购的常乐公司,均属于电力领域。赛力斯(603716.SH)和其所收购龙盛新能源也均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据预案,龙盛新能源的主要资产为超级工厂,主要用于生产AITO问界M9系列等新能源汽车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越来越多的被并购标的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了拟IPO企业的身影。在A股IPO门槛提升、并购重组获鼓励的大背景下,一些冲刺A股IPO的企业,纷纷转而寻求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来实现曲线上市。

较典型的如登云股份(002715.SZ)拟收购的速度科技,后者曾于2021年冲刺创业板IPO并获受理,后于2022年8月31日主动撤单;新天药业(002873.SZ)拟收购的汇伦医药,后者曾于2022年8月递交了科创板IPO辅导材料,但随着IPO市场政策调整,转而放弃IPO选择被并购。

今年6月23日,纳芯微(688052.SH)也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歌恩”)79.31%股份。而后者是矽睿科技旗下的重要资产,矽睿科技曾在2021年、2023年两度备战科创板(接受上市辅导),随着麦歌恩被剥离,矽睿科技的独立IPO之路进程或将改变。

安永华中区审计服务副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资本市场历史上的并购浪潮,都与资本市场繁荣与否有关,即与买方融资便利性和资本市场活跃度相关。

汤哲辉认为,长期来看,上市企业的并购活动定将走向活跃。据其观察,目前以产业驱动为代表的并购重组得到了监管鼓励和市场欢迎,龙头、链主也更积极开展产业并购。而跨境并购,尤其是涉及TMT、医药领域的并购也在持续升温,围绕东南亚地区的并购交易更是热点。

并购硬科技受鼓励

从标的所属行业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领域的并购正变得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科创板已披露/更新16起重组,均为硬科技产业,包括以半导体、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此前,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特别提到,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并购重组作为科技巨头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公司不断切入全新赛道,还可以持续拓宽企业的护城河,提高产业集中度,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硬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将持续活跃。”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受访指出。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指出,鼓励科创企业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并为科创企业的并购重组提供融资、支付方面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持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在上市后进一步成长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未盈利企业的并购重组已在科创板“破冰”。

6月21日,芯联集成(688469.SH)披露重组预案,拟收购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简称“芯联越州”)72.33%股权,后者目前尚未盈利,这是科创板首家由未盈利企业主导,收购未盈利企业的案例,也是“科创板八条”后首家收购未盈利企业的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收购双方均属于半导体产业,其中芯联集成2023年5月10日按照“市值+营收”的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上市,2023年,芯联集成营业收入为53.24亿元,净利润为-29.41亿元。标的资产芯联越州2022年营收1.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00亿元;2023年营收增至15.60亿元,但持续增亏——归母净利润为-11.16亿元。

曹刚认为:“芯联集成本身也没有盈利,目前收购的也是未盈利资产,从行业定位是符合监管要求的。这场收购的推进过程和最终结果,会影响到后市对于科创板改革方向的判断。”

(作者:杨坪 编辑:张星)

杨坪向TA提问

财经版记者

关注A股市场,持续追踪上市公司、深交所监管动态。邮箱:yangp@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