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2024年1-6月,IPO 节奏趋缓,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新上市公司仅44家(按上市日,下同),这已是A股IPO连续第三年缩水。这一数量,约为去年和2022年同期的25%、2021年同期的17%。
IPO数量锐减之下,券商投行IPO业务缩水。投行逆境之下,谁缩水少、谁排名提升,更能凸显投行抗跌能力。分析其背后原因,或具有行业借鉴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从2024年上半年IPO承销规模来看,华泰证券、招商证券、国金证券、第一创业进步最大且表现出色。
华泰证券(主要通过华泰联合证券开展投行业务)超越常年稳居榜首的中信证券登上冠军宝座;招商证券、国金证券排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7和13个位次,位居行业第三和第六;第一创业则由2023年上半年的无IPO项目上市,变为保荐2个项目登陆北交所,排名提升至行业第14名。
与之相对,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IPO排名下滑较为严重,上半年IPO募资规模同比缩水超九成。二者之所以跌幅较大,与其往年科创板项目基数大有关。近年来科创板整体上市企业数量锐减,首发募资规模降幅明显,因此上述两家券商受到的影响较大。中信证券丢失行业第一宝座的原因也与之类似。
拉长时间线来看,三年新上市企业减少期间,投行IPO排名整体显著提升并且保荐家数较多的券商为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可谓投行逆境中的“黑马”,也是中小券商投行差异化打法的典型代表。此外,头部券商中华泰证券、招商证券排名亦有所提升,这与其各板块布局相对平衡有关。
华泰登顶
2024年1-6月,A股上市公司仅44家,包括主板12家、科创板7家、创业板15家、北交所10家。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各板块共计减少129家,其中主板26家、科创板34家、创业板37家、北交所32家。
新上市企业数量锐减的同时,单个项目募资规模同样出现较大下滑。根据Wind数据计算,2023年上半年,单个项目平均募资规模为12.12亿元,今年则降至7.38亿元;去年1-6月单个项目最大募资规模110.72亿元,今年年内则仅为24.30亿元。
新股IPO数量与单个项目募资规模的双双下滑,导致券商IPO业绩组团缩水。从1-6月IPO募资金额来看,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在内的老牌强势投行券商,同比下滑比例均在八成以上。
不过,集体大跌之下,也有韧性强劲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其中四家券商值得特别关注。
传统投行第一梯队中,华泰证券表现最为出色。其上半年承销规模为53.67亿元,尽管较去年同期缩水55.05%,但其相较于大多数头部券商降幅更小。华泰证券超越常年位居榜首的中信证券,成为今年上半年IPO募资金额最高的券商,比中信证券多出3.01亿元。
而在2023年上半年,华泰证券IPO募资金额尚且排在行业第五,募资金额约为中信证券的三成。
招商证券、国金证券排名提升亮眼,分别较去年同期前进17和13个位次,分别位列行业第三和第六。这是两者2021年以来的最佳位次。
具体来看,二者又有所差别。招商证券年内排名进步显著主要源于去年同期下滑较大。事实上,其2021年、2022年均位列行业第七,原本排名即较为靠前。
国金证券则属于实打实的排名飞跃,其2021年、2022年IPO募资金额虽然较2023年略高,但也仅排在行业第17名和第14名。今年上半年券业第六的位次,无论与哪一年相比均为显著进步。
从IPO募资规模变动幅度来看,国金证券下滑23.99%,招商证券则逆势大增61.25%。
实际上,招商证券保荐项目数量与去年同期并无变化,均为2家。但由于保荐企业登陆板块由去年上半年的2家均为创业板,调整为年内的均为科创板,而科创板整体募资规模高于创业板,这使得招商证券在保荐项目家数不变的情况下,IPO募资金额多出13.40亿元。
此外,去年上半年未有IPO项目上市的第一创业,今年1-6月成功保荐云星宇、康农种业2个项目登陆北交所,实现IPO募资金额5.55亿元,排到了行业第14名。
布局均衡韧性更强
从1-6月A股IPO数量来看,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259家、171家、173家、44家;对应合计募资金额分别为2139.63亿元、3119.20亿元、2096.77亿元、324.93亿元。
这意味着,近三年,尤其是2023年以来,券商投行IPO业务承受很大压力。逆境之中,哪些券商募资规模跌幅更小,哪些券商排名提升显著?这些表现优异券商背后有无共同原因?
记者针对2021年以来投行IPO承销金额排名曾经跻身前十的券商综合梳理与采访发现,多个特点值得思考。
重要特点之一为,头部券商中,各板块业务布局较为平衡者,抗跌能力相对更强;对科创板依赖度颇高的券商,业绩下滑普遍较为显著。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皆为科创板IPO占比高的典型券商,其IPO募资金额下滑也相对严重。
中信建投2022年、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IPO项目分别为9个和7个,同期IPO募资金额排名为第三和第二;今年上半年科创板项目降为0,仅保荐2家创业板公司和2家北交所公司上市,其募资金额排名也滑落至行业第七。
中金公司与之类似,2022年、2023年上半年分别保荐7家、6家科创板企业上市,今年保荐上市的科创板企业则只有1家;从1-6月IPO募资金额来看,中金公司近三年以来排名连年下降,2022年位列亚军,2023年降至第四,今年再度滑落至行业第八。
中信证券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保荐上市的科创板企业分别为10家、5家和1家,下滑数量同样较大。不过,由于其主板业务表现同样出色,今年上半年成功保荐3家主板企业上市,使得其承销金额虽然同比下滑84.69%,但仅下滑一个位次,并且高出第三(招商证券)15.38亿元。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中信证券的领先优势大幅缩小,去年上半年,其IPO募资金额高出老二中信建投50.14亿元,与老三海通证券的差距更是达到67.57亿元。
“对于券商投行来说,过去,由于科创板超募体量大、主板募资规模高,能够给券商带来显著高于其他板块的创收。因此,少数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将主要精力投入科创板和沪深主板,其他板块投入相对较少。如此布局之下,在IPO节奏较快时期,其投行业绩表现自然优异;但在进入IPO节奏调整期、各板块IPO降速程度存在差异、超募普遍不再的情况下,昔日的优势却成为劣势,IPO业务滑坡相对更为严重。”受访保代分析道。
该保代同时表示,经此变动,包括其在内的一些券商投行更为注重不同板块间的布局均衡性,以期提升市场变动之下的抗风险能力。
华泰证券是头部券商中IPO各板块布局相对均衡的券商之一,其亦为头部券商中近三年来IPO排名进步最大者。从1-6月IPO募资金额来看,2022年-2024年分别位列第六、第五和第一。
民生、国金成“黑马”
此次年中排名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中部券商民生证券、国金证券脱颖而出。
其中,民生证券排名稳步提升,2021年位居行业第12名,2022年排到第十,2023年升至第六,今年上半年再度提升至第四。
国金证券变化相对较大,2021年上半年排在第17名,今年上半年大幅提升至行业第六,但其2023年上半年曾降至行业第19名。不过,从包括全年IPO收入等更为多元的数据来看,国金证券近年来投行业绩提升的确显著,已经基本稳居行业前十。
与行业领先的投行业绩相比,民生证券、国金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排名则与投行存在较大差距,整体位居行业中游。这也使得二者成为中小券商中成功探索出投行业务特色打法并相对固定优势的典型代表。
记者采访获悉,两家券商在IPO业务布局上具有多项共同点,包括举全公司之力给予投行更多资源支持,围绕投行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高效联动;IPO业务上,在尽量全方位覆盖的同时,更为注重精准布局,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上下功夫,尤其是注重打造细分领域知名度,力图做到某些细分领域的行业第一;尊重人才并培养人才,提供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报酬,人员流动性小;注重效率,不折腾,制度变动少。
(作者:崔文静 编辑:巫燕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