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冯玉怡 实习生林钰嘉 珠海报道
对于一家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来说,获得国际权威ESG评级机构的认可并非易事。2023年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丽珠集团”)斩获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ESG最高评级AAA级。目前沪深港上市公司中获得MSCI AAA评级的企业仅有8家,丽珠集团是全球制药行业中首家获得MSCI AAA评级的中国企业。
今年,丽珠集团还首次入选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年鉴》。在参评的全球9400多家企业中,入选该年鉴的中国制药企业仅3家。这家位于广东珠海的老牌制药企业,为何能获得两个国际权威ESG评级机构的认可?
在丽珠集团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杨亮看来,从最初在监管要求下被动披露ESG信息,发展到ESG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再到获得国际权威评级机构MSCI最高评级,丽珠集团稳扎稳打走过了8年时间,ESG也已经内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于低调务实的粤商来说,丽珠集团走过的路,或许值得借鉴。
8份ESG报告的蜕变之路
南方财经:丽珠集团2023年获得了MSCI AAA评级,请你介绍公司是如何推动内部ESG治理并获得评级机构认可的?
杨亮:丽珠集团的ESG披露工作最开始是在监管要求的推动下开始的。2014年丽珠从B股转到H股上市。2015年底,香港联交所对ESG披露相关监管要求进行了重大修订并开始迈入强制披露阶段。据此,丽珠集团从2016年开始编制第一份ESG报告,至今已经有8个年头。
自2018年首次纳入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ESG评级以来,丽珠从最初的B级,基本一年一个台阶,提升到2023年的AAA,稳扎稳打走过了ESG平稳提升的进程。
我们从2021年开始主动回应MSCI评级,是希望通过MSCI这种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对标参评企业中的最佳同行,推动企业内部与ESG相关核心议题,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相关重要议题的改善。
这种理念在公司早期就已经在高层管理团队中达成了一致共识。早在2017年,丽珠便初步搭建了ESG管理架构,成立了由公司总裁和各相关职能负责人组成的ESG领导小组作为ESG治理机构进行落实。随着香港联交所对披露要求的强化,2020年,我们将这项ESG架构的最高层级进一步提升到董事会层面。
在对标交易所披露要求和评级机构评判维度过程中,丽珠的ESG团队做了非常细致的对标分析工作,包括聘请国际知名的专业ESG咨询机构和报告编制优化的服务机构等。这些服务机构对国际评级体系的内涵有非常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进行自我梳理和改善,另一方面也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最佳实践案例和建议。
在内外部评估后,我们会针对医药行业的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性地、分阶段性去实施改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同步丰富完善ESG报告。近年来,我们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评级机构的正反馈,我们也进一步得到了ESG能力提升为企业经营和业务发展带来的正向反馈,ESG已经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南方财经:为什么要对标MSCI评价体系进行改善?
杨亮:我们意识到,ESG能力的提升必将有益于丽珠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医药行业是强监管行业,尤其在创新药研发、临床的审批标准和审批规则、质量管控等运营方面都必须高度与国际接轨。我们希望向国际一流的企业看齐,对标进行内部管理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每年确定ESG报告议题的时候,会从最新的监管机构的要求、最新的国内和国际发展趋势和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要议题出发,来确定公司当年度的实质性ESG议题以及ESG报告的披露维度。
但同时我们也在反思,国际评级体系虽具备广泛的参考价值,但其部分议题在直接应用于中国企业实践时,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并没有在这些议题上过多地追求高得分表现。相反,我们更加注重将ESG理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报告中融入了更多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议题,例如党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
因此在对标国际评级的过程当中,企业有表现好的亮点部分,也有差距大的落后部分。我们会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对可以提升的核心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对一些差异化的不太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标,就适当地减少精力投入。
南方财经:医药行业在提升ESG表现方面与其他行业有何不同?
杨亮: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产品在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都面临着非常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丽珠从成立之初,便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体系的全生命周期建立和不断完善。目前,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得非常全面到位,这一项在ESG评价体系中得分较高。
此外,医药企业必须非常注重“普惠健康”的理念。而这也是在国际评级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它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从可及性上来说,我们会关注产品能否让更大范围的人群去使用和获益?我们会将产品销往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等地区,也会把部分技术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并积极开展技术交流,让全球更多地区的人民群众能够用上我们的药品,以及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和提升医疗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等。
从可负担性上来说,我们会关切能否减轻患者使用药品的负担?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在不同市场采用与当地收入水平相匹配的公平定价政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供应链等方式降低药品价格、尽力推动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以上这些都是医药行业在提升ESG表现上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挑战来自对理念的认同
南方财经:企业一开始在内部推行ESG时,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杨亮:从经验来看,个人认为内部的挑战之一来源于业务部门一开始未能正确理解ESG理念。这会导致高层的决策理念在内部得不到有效沟通,从而影响执行的效果或影响改善行动的落地。
ESG的改善活动最终是要推动业务的发展。从刚开始被动地披露,到接受度慢慢提升,再到我们的改善活动对业务部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对我们的工作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形成了“ESG促进业务, 业务反哺ESG” 的良性循环。
举例来说,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对标评级机构议题的建议,完善了公司内部有关制度。一开始业务部门可能不理解,但在我们推动这项改善工作后不久,国家层面或交易所就出台了相应的监管要求,说明了我们的ESG对标行动往往领先于行业等监管要求,也验证了我们先行一步开展ESG改善行动的正确性。通过一次次的改善行动,公司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业务部门也对ESG治理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第二个挑战,是ESG改善活动必然带来企业短期的资金投入、成本投入或是资源投入。在这项工作上企业整体愿意付出的成本有多少,相关的业务部门是否愿意承担,这些都需要企业高层平衡取舍。
丽珠的董事会在ESG管理改善方面的理念高度一致。在考核体系上,我们从董事会开始,要求所有的高管,包括二级企业的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KPI考核指标当中有10%的比例与ESG绩效挂钩,从考核上提升了高管以及核心管理层对ESG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很多管理改善活动能够积极落地。
第三个挑战,我认为是ESG专业人才的短缺。ESG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目前相关人才还是集中在披露层面。对于ESG体系的构建,将ESG战略与实际业务结合能力的人才,包括在碳减排的整个议题之下的专业人才,企业内部非常稀缺,需求也愈发迫切。
南方财经:在对标国际评价体系进行多年的治理后,企业内部的观念有什么转变?
杨亮:过去,国内很多优秀的企业主动披露的ESG报告更偏向于社会公益,如捐赠、扶贫、帮扶议题。
事实上,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多年的ESG治理后,我们对ESG理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ESG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和具体业务息息相关的。ESG要求企业在共赢、绿色、低碳等中长期可持续的目标指引之下,去思考企业的商业逻辑,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环节、营销策略制定等全流程进行改造。因此企业需要在ESG理念指引下思考如何将公司的业务体系融入ESG改善的活动当中,并测算好投入产出比,在平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分阶段逐步推进。但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不是一件额外增加成本的事。
ESG理念在海外最早是投资人在关注。随着ESG投资的发展,投资人对投资标的提出了更多要求,希望被投企业不单纯以财务指标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推动供应商和客户一起参与其中。
近年来,中国在ESG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监管和指引体系也发展迅速。今年以来,三大交易所、财政部、国资委都出台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准则要求,目前统一的 ESG披露的标准正在加快落地。
我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在统一的披露要求之下,逐步地加深认识,在ESG管理改善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ESG与新质生产力
南方财经:ESG治理理念能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杨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与ESG的要求不谋而合。企业在推动自身数字化改造、产品创新研发、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精益生产、节约能耗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提高效率或者智能化、数字化的过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ESG治理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在ESG大主题下,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更多地总结企业的实践。
南方财经:对大部分未上市的粤商来说,在ESG披露标准日趋统一和“双碳”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提升ESG治理水平?
杨亮:粤商的优点是非常务实,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企业的经营和中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上,因此粤商精神与ESG发展理念是非常契合的。但提升ESG治理需要投入资源,企业需要平衡短期长期利益。这一点也是粤商提升ESG治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认为ESG三个领域中,“G(治理)”占据着最为核心的地位。企业只有在治理机制得到保障后,才能推动内部落地更多改善环境和社会议题的措施。提升企业自身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不仅仅是满足监管要求的必要之举,更是赢得客户信赖、吸引投资目光、拓展商业版图的重要基石。
因此,我建议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行业特性,梳理出相应的ESG重要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对于自身已经做得很好的方面,通过海内外通用的ESG语言将其翻译出来,对外展现企业的良好实践与成效;而在对标过程中发现的短板,企业应秉持开放学习的心态,并通过关注优秀同行的ESG表现,对照并不断提升自身的 ESG治理水平。
最终,我相信这个过程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评级方面的提升,更是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契机。它将引领企业步入一个更加绿色、和谐、共生的发展新阶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粤商力量。
(作者:郭晓洁 编辑:林曦)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