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ESG金融迅速发展,ESG金融专业人才就业也迈入“刚需时代”。但当前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大,专业人才缺失成为制约ESG金融发展的难题。
“中国ESG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市场供需缺口依旧大,ESG投资岗位的人才是最为紧缺的。”近日,在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亚洲首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期间,CFA协会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及客户解决方案董事总经理保罗·穆迪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他表示,中国ESG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市场总体呈强需求、弱供给的特征,专业人才不足制约了ESG金融发展。
全球投资专业人士组成的机构CFA协会(CFA Institute)是CASI的创始成员之一,长期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根据CFA协会的《中国ESG金融人才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ESG领域职位增速快、岗位需求旺盛,且ESG金融专业人员职业群体整体较为年轻,平均年龄为35.5岁。多数ESG从业者薪资媲美高管,60%以上的受访ESG金融人才年薪集中在30—100万元,大多能达到金融行业高管层水平。
保罗·穆迪表示,“目前,全球CFA持证人有近20万的规模,其中有将近1万人在中国。”为了方便中国考生顺利参加CFA协会的ESG认证考试,CFA协会计划尽快在中国内地设置考点,未来将会继续帮助中国以及全球的可持续金融知识能力建设。
CFA协会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及客户解决方案董事总经理保罗·穆迪
ESG拉动就业趋势很明显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ESG投资发展前景?
保罗·穆迪:中国ESG投资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偏晚,初期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当前市场体量仍偏低。不过,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ESG投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根据CFA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有73家机构签署了PRI准则,泛ESG基金数量升至128只,总规模达到2323亿元(约合346亿美元)。虽然在同期2.74万亿美元全球 ESG基金当中仅占1.3%,但中国的ESG投资以其独特的社会责任属性与投资原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ESG主题相关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在全球ESG投资已成主流投资之一的大趋势下,中国ESG投资日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21世纪》:ESG哪些工作岗位较为紧缺?
保罗·穆迪:CFA协会研究发现,ESG金融人才在部门和岗位分布上较为分散多元,其中投资部门及投资和投资分析岗位是ESG金融人才较为集中的代表性部门和岗位。ESG投资岗位指能够决策投资行为的岗位,而ESG投资分析岗位强调投资行为发生前的技术研究和分析。ESG投资岗位人才被认为是最为紧缺的,其次是ESG投资分析岗位,再次是ESG风险管理岗位。
《报告》显示,在18项ESG金融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中,受访专家认为重要程度排在前列的依次为ESG评价方法和技术、治理领域相关知识、专业学习能力、政策敏感性、金融相关知识;受访人才认为重要程度排在前列依次是政策敏感性、ESG评价方法和技术、环境领域相关知识、专业学习能力、治理领域相关知识。
《21世纪》:目前中国ESG人才培养上存在哪些痛点?
保罗·穆迪:据国际能源署估算,到2030年,碳中和带动的清洁能源投资将创造1400万个岗位,并在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额外创造1600万个工作机会。由此可见,ESG创造工作岗位、持续拉动就业的趋势非常明显,ESG金融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ESG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市场总体呈现强需求、弱供给的特征,在市场、客户、服务日益成为现代金融发展关键要素的当下,作为服务载体的专业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ESG金融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当前劳动力市场来看,对于理工类学科、经济类学科、社会类等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收集与分析、跨部门协同与沟通、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标准的解读与应用等多项整合能力提升的需求较大。
关于如何推动ESG金融专业人员发展,《报告》指出,首先是建立ESG、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发展准则,其次是在中国ESG、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发展准则中明确从业人员标准,最后是推出权威性职业资格认证。
《21世纪》: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企业对ESG的需求,中国在培养ESG人才方面有哪些新机遇?
保罗·穆迪:我觉得中国对ESG需求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欧洲很早就关注ESG话题,ESG相关的知识发展相对完备。中国则后来居上,中国的ESG发展起步虽没有欧洲那么早,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
根据《报告》,我们发现,目前在中国国内从事ESG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是35.5岁,相对来说是非常年轻的。他们普遍在经济、管理、科学和工程等专业。在行业具体细分领域的分布也非常广,包括了相关的产品设计,也有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从ESG产品的销售到客户运营端,范围非常广泛和多样化,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可能是比较窄而聚焦的。近期,我们也与国际机构合作,共同开发ESG等一系列关于可持续金融主流化课程,希望进一步推动可持续金融知识能力建设,让更多人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中。
《21世纪》:净零投资成为近期CFA协会关注重点,中国的企业需要关注净零投资哪些方面?采取哪些行动?
保罗·穆迪:对于企业及利益相关方来说,开始做减碳相关工作并不难,真正实现净零的过程会越来越难。放眼全球,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在履行《巴黎协定》或实现各自的减碳目标时,所涉及的路径和方法都是全新的,路径设置涉及广泛的新科学知识及其应用,过去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我建议,企业应该在有了框架之后,再去考虑怎么做。企业、机构乃至全行业都要不停地回头看相关数据和实践,不断地分析所做的事情,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大量分析与反思,再调整现有的做法。
ESG披露本土特色与国际化不矛盾
《21世纪》:中国已经步入了ESG强制披露的新阶段。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保罗·穆迪:大多数国家实施信息披露政策时,一开始大多数是企业自愿,然后相关部门会要求最大的公司强制披露,再延伸到小公司。中国采用了类似的做法,比如,中国和英国一样采用了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框架。中国正沿着路径发展,也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变化,但从整体来看,中国还是借鉴了国际经验。
至于披露怎么去做,我觉得挑战在于披露如何能够确保以清晰、一致方式呈现,报告应该具备一定附加值,而不是在所做的事上打勾,说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并非停留在这一步。
在我看来,企业的信息披露包含了很多新方法和内容。同时,我也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擅长学习的国家,我们能够看见中国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进行跨国的合作。据我所知,很多中国公司跟英国的公司已经达成了合作,中国公司想要真正地了解如何做好信息披露。
《21世纪》:一些中国企业ESG报告中,披露了包括乡村振兴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你认为ESG报告披露本土特色与国际化是否矛盾?
保罗·穆迪:我觉得披露问题关键是向国际社会做好解释工作。每个国家的披露报告都有比较独特的词汇或概念,这个事情本身并不罕见,欧洲、美国各有不同的方式,中国也会略有不同。然而,我们要认识到,各个国家在ESG领域的共同点其实是要比不同点多。在不同点上,如果中国企业要寻求外国投资,则需考虑采取何种方式及语言策略,以确保企业的意图与需求能够准确传达给目标投资者,使投资者理解企业所想表达的意思。
《21世纪》:你认为中国的本土可持续披露标准如何做到国际互认?
保罗·穆迪:我觉得中国的可持续披露标准与国际互认不是难题,中国的ESG发展已经借鉴了很多欧洲过去的经验,以及欧洲现行的一些规则与标准。当前,中国的可持续披露要求是建立在国际框架准则之上,在我看来,中国本土的可持续披露标准更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标准。我建议,不同国家之间要懂得求同存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的共同点远大于不同点。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白酒企业的ESG国际评级不是很高,中国企业未来该如何提升?
保罗·穆迪:我认为,从社会价值来说,喝酒本身并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酒企整体评级不高并不令人惊讶。
酒企评分体系得分偏低,或许还要回到基本维度上看,比如企业是否有履行社会责任,员工待遇、价值导向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评分。目前,在ESG评级方面,全球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ESG评级机构有各自的评分逻辑和重点。
从CFA协会的角度,我们要看企业对于ESG是否有足够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一个重要的衡量纬度,就是看企业内部是否有相关的ESG知识能力培训以及建设,有没有内部相关推广和强化。因此,我建议,一家企业应该在了解评级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企业本身的期望之后才进行自身ESG报告的披露。
《21世纪》:你认为ESG评级需要完全统一的标准,还是允许各有侧重点的标准?
保罗·穆迪:我还是支持需要有相对共通的方法和标准。在一家公司得到一家机构极高评价,另一机构极低评价的情况下,投资市场如何评估并作出决策,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认为资本市场应当承担起明确的责任,清晰阐述它们对公司所期待的具体标准。此举将有助于我们共同形成一个更为统一和一致的评估标准,并共同确立良好的实践范例。
(作者:雷椰,李德尚玉 编辑:李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