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大宗商品、机电产品进口需求增加,消费品进口有待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见习记者周頔
2024-07-18 14:57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周頔 北京报道  近期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总值为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5.2%,以美元计,进口1.27万亿美元,增长2%。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速加快,背后是年初以来全球贸易回暖,国内经济持续修复共同拉动的结果。以人民币计价,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速略快于GDP增速,除国内经济持续修复,进口需求有所扩大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出口拉动。我国对外贸易具有“大进大出”的特征,加工贸易占比较高。由此,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速达到6.9%,必然会拉动进口增速走高。

王青同时指出,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速仍低于出口增速,显示当前国内需求对进口的拉动作用仍然偏弱。背后主要是在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影响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展望未来,在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带动下,下半年我国进口仍将处于正增长状态,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下半年进口增速还将处于相对偏低水平。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增长5.8%

从国别看,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0.03万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5.62万亿元,增长8.4%;进口4.41万亿元,增长5.8%,高于全部进口平均增速。其中,自越南进口增长21.0%,自马来西亚进口增长12.1%,自南非进口增长14.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韩国进口6090.2亿元,增长15.7%,对韩贸易逆差920.7亿元,扩大14.3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化,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

魏浩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进口发展挖掘了新的增长点。自倡议提出以来,“五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属发展中经济体,很多国家出口以农矿产品等初级原材料为主,而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这些产品正是我国的进口大项。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贸易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必然会拉动包括各类初级原材料在内的进口较快增长。

另外,冯琳也谈到,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中间品进出口占比较大,背后源于我国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并持续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迁移。这是上半年我国出口大幅提速后,我国自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等制造业较强经济体进口增速显著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有所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铁矿砂、煤、天然气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有所增加。其中,进口铁矿砂6.11亿吨,增加6.2%;进口煤2.5亿吨,增加12.5%;进口天然气6465.2万吨,增加14.3%;进口成品油2507.6万吨,增加9.9%。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420.2万吨,增加0.1%;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276.3万吨,增加6.8%。

对此,王青分析称,我国对外贸易具有“大进大出”的特征,进口中国际大宗商品占比较高,出口则以制成品和中间品为主。由此,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推动包括国际大宗商品进口在内的整体进口增速走高。另外,上半年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推动整体投资增速上行,这也会增加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

王青指出,上半年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背后是美国经济韧性较强,全球电子周期处于上行阶段,以及此前价格水平相对较低。王青认为,若后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虽然会通过进口价格的上涨拉动进口额增速,但在国内有效需求整体偏弱、物价水平偏低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前景下,价格走高会使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抵消掉价格因素对进口额增速的正向拉动作用。

此外,王青也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到一定程度后,我国为建立原油战略储备而产生的进口需求也会相应放缓。“这与近期国际金价升至2400美元/盎司附近后,我国央行在5月停止了增持黄金过程的道理一样。”

机电产品贸易受去年基数影响较大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2.47万亿元,增长14.3%,进口机电产品3.25万亿元,增长10.1%。其中,进口集成电路2588.9亿个,增加14.1%,价值1.27万亿元,增长14.4%;进口汽车33.2万辆,减少4.1%,价值1323.5亿元,下降11.8%。

冯琳表示,机电产品生产加工过程通常较为复杂,为发挥比较优势、降低成本,产业内贸易占比较高,这是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往往呈现“大进大出”特征的原因。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进一步重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方向迁移。事实上,这也符合伴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后,一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速为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速6.4%,均慢于进口额增速。对此,王青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数不同所致。

“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累计增速为6.3%,而进口额累计增速为-11.6%;上年同期高基数必然会对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速形成一定下拉作用,而基数因素对上半年进口额增速的影响恰好相反。”

王青表示,事实上,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贸易顺差同比扩大了5.6%,即从3.68万亿人民币扩大到了3.89万亿人民币,而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速差异同样出于这一原因。

针对上半年进口汽车同比下降11.8%,冯琳分析称,我国的汽车进口以中高档小汽车为主。上半年汽车进口下降,一方面是中档小汽车替代性增强,突出体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对部分中档进口燃油汽车形成了较强的替代效应。近期进口高档小汽车下滑速度偏快,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所致。伴随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高净值家庭财富出现一定程度缩水,收入水平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对高档进口商品需求的普遍性下滑,其中包括高档进口小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内汽车‘价格战’加剧,而海外通胀水平普遍较高,也会对汽车进口形成一定下拉作用。”冯琳称。

消费品进口占比处于较低水平

今年上半年,相比于原材料、中间品进口较快增长,我国农产品、医药材及药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等消费品进口额同比有所下降。

“目前,中国进口仍然存在消费品进口占比偏低、进口产品集中度较高、进口依存度较低、进口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魏浩指出,尽管我国消费品进口规模整体表现出日益增加的态势,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与不同时期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消费品进口占比还处于较低水平。

魏浩分析称,我国进口贸易存在中间品进口占比较高、消费品进口占比偏低的现状,实际上体现了我国生产和供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增加消费品进口可以丰富和改善国内供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增进消费者福利,进而可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扩大进口不应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也应从需求领域增加消费品进口。

谈及如何扩大消费品进口规模、提高消费品进口占比,魏浩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进一步降低部分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第二,继续扩充并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动态调整消费品进口正面清单;第四,降低进口消费品的国内流通成本;第五,继续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第六,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作者:见习记者周頔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