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迎快速成长:各路资本角逐工业无人机发展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随着国家积极扶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各路资本正争相涌入这个全新赛道。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仅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国内总计出现74起股权融资事件,投融资规模达到76.52亿元。尤其是随着低空经济产业加快发展,去年工业无人机赛道的股权融资创下历史高点,达到33.3亿元。
这背后,是工业无人机有效载重日益增加与满载续航时间持续变长,正广泛应用在应急救援、应急通信、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电力吊装、后勤保障、科研挂载等众多场景,呈现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
尤其在重载工业无人机细分领域,资本的投资热情更加高涨。
4月,专注重载无人直升机研发的重庆驼航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金雨茂物的数千万元级别A轮股权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重载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婉拒创投机构抛来的投资橄榄枝,选择“拥抱”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
近日,绿能慧充(600212.sh)决定斥资6270万元,对嘉兴中创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创航空”)开展控股型收购。在完成收购后,绿能慧充将持有中创航空57%股权。
资料显示,中创航空团队从2008年起开始深入研发无人直升机飞控技术,具有10多年的研发经验,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与飞行平台研制能力的企业。
“这让企业能围绕不同应用场景,迅速研发相应的重载工业无人机。”中创航空首席执行官黄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企业ZC500系列工业无人机最大载荷与最大起飞重量分别达到260KG与650KG,已广泛应用在应急救援、应急通信、森林消防、物资投送、电力吊装等场景。
他告诉记者,中创航空之所以“选择”绿能慧充,一是看中上市公司能持续提供产能扩张的资金支持,二是绿能慧充的众多客群也都有着重载工业无人机应用需求,比如绿能慧充与国内大型电网企业、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充电桩业务合作,与此同时,这些大型电网、石油石化企业也有广泛的电力吊装、高原山地能源勘探等需求。以往,这些企业只能通过人力“开山辟路”,将设备运往目的地,但通过重载工业无人机运输物资,他们不但能降低人力运送成本,还能降低人员安全事故风险。
一位绿能慧充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决定对中创航空开展控股型收购,也是看好未来重载工业无人机的广阔发展前景,通过营销赋能与资金支持,希望后者能成为上市公司的新业务增长点。
记者获悉,当前众多资本纷纷看好重载工业无人机赛道,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好这个赛道的未来“出海”前景——若俄乌冲突结束令国家相关部门放宽无人机出口管理政策,中国重载工业无人机将凭借技术优势与不同场景丰富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大的业务增长空间。
“目前,重载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是随着有效载重持续增加,相应的飞控系统、无人机结构、动力系统都可能会牵一发动全身,需要进行全新的迭代升级。”一位长期关注无人机赛道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指出。
黄海指出,目前企业已积累大量技术研发储备与场景应用经验,有助于工业无人机有效载重持续增加同时,呈现极高的使用稳定性与安全性,助力中国重载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本“逐鹿”重载工业无人机细分赛道
近年,随着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崛起,越来越多资本开始关注工业无人机赛道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在万亿规模的低空经济领域,未来约80%应用场景可能是属于工业无人机。”上述长期关注无人机赛道的创投机构合伙人指出。究其原因,工业无人机可以应用的场景,可能会大幅超过市场预期。比如海岛与陆地之间、山地高原地区的物资运送;以及偏僻地区的电力吊装、应急救援、森林消防等。
记者注意到,这驱动近年越来越多资本纷纷向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伸出投资橄榄枝。仅在去年,这个细分赛道的股权融资额创造历史高点,达到33.3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无人机产业刚刚起步,目前创投资本对这个赛道的股权投资,主要以早期投资为主。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工业无人机行业的融资轮次主要发生在天使轮与A轮,分别达到14起与19起。
黄海告诉记者,中创航空最初专注于研发工业无人机飞控系统,过去数年开始逐步涉足工业无人机生产。
在他看来,只有企业掌握飞控系统研发能力,才能令工业无人机“胜任”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并呈现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背后,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重载工业无人机需加载专门的设备,但这些设备能否发挥预期作用,主要依赖飞控系统的“管理”——某种程度而言,飞控系统性能很大程度影响着工业无人机在不同场景的实际应用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前述长期关注无人机赛道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此前他们考察多家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发现他们的强项主要集中在无人机结构设计搭建,但核心的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仍需对外采购,导致他们产品与某些应用场景的“适配性”不如预期。
“当前具备飞控系统与飞行平台自研能力的国内企业为数不多。”他告诉记者。这也是工业无人机赛道早期股权投资居多的一大原因,众多创投机构仍希望企业能先练好内功——研发自主可控且性能卓越的飞控系统与动力系统。
记者获悉,得益于自研的飞控系统与纵列双旋翼结构设计,中创航空的ZC 系列工业无人机有效载荷已达到100-200KG,满载续航时间超过1小时,且具备抗扰动能力强、稳定性高、故障率低等特点,并应用在森林消防、海岛运输、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电力吊装等多个场景。
目前,在重载工业无人机技术研发领域,中国也走在全球前列。相比西方国家的工业无人机载重约在100KG,中国产品不但载重更高,且在众多实际应用场景具备丰富运营经验。
这令越来越来资本看好重载工业无人机或将很快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高增长性。
“今年以来,企业订单正持续增长。因为越来越多企业发现在某些业务场景,使用重载工业无人机运输物资或开展业务的效率与安全性,均高于人力操作。”黄海告诉记者。
企业缘何热衷“拥抱”产业资本并购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各路资本抛来的投资橄榄枝,重载工业无人机研发企业也拥有更多元化的资本运作选择。
记者注意到,相比创投资本积极开展股权投资,上市公司等产业资本也通过并购方式介入这个全新赛道。
数据显示,无论是工业无人机横向整合,还是产业链综合一体化兼并,近年产业资本在工业无人机领域的收购案例日益增多。比如中海达先后收购深圳中铭勘测股份有限公司39.8%股权与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宗申动力收购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16%股权、航天彩虹收购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04%股权等。
近期,绿能慧充也加入这个阵营。
上述绿能慧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完成控股型收购中创航空后,企业将积极支持后者扩大产能,并通过广泛的营销赋能,力争将重载工业无人机业务打造成上市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前些年收购充电桩业务后,企业积累了众多大型石油石化、电网企业资源,他们有着广泛的山地高原能源勘探与电力吊装需求,载重工业无人机的运送物资服务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效率,并降低安全事故风险。”他向记者分析说。
黄海表示,上市公司的品牌效应与客群业务合作关系,有助于中创航空更顺利地与电网、石油石化企业加强联系,助力后者更高效地完成电力吊装、山地高原能源勘探工作。这也是他婉拒多家创投机构投资橄榄枝,与绿能慧充“牵手”的一大原因。
在他看来,随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令重载工业无人机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需尽快构筑市场先发优势,在森林消防、物资运送、应急救援、应急通信、电力吊装等众多场景建立产品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更大的行业发展红利。
前述长期关注无人机赛道的创投机构合伙人认为,随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未来相关部门对低空经济的开放举措,或许会采取“先载物、后载人”的策略,令重载工业无人机早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获得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场景与业绩增长基础。
“近期,更多资本正涌入工业无人机细分赛道,因为他们正在憧憬——若俄乌冲突结束令相关部门放宽无人机出口管理措施,未来中国工业无人机或将继消费型无人机后,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毕竟,众多国家也在积极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解决当地应急救援、物资运送、后勤保障等需求,给中国工业无人机出海带来巨大的市场蛋糕。”他强调说。
(作者:陈植 编辑:林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