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25 05:0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近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前,我国推动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关系到民族复兴与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后城市化与后工业化时代,我们只有依靠全面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与国际竞争力,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应对外部风险,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方面,世界进入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必须跟上才能避免在变革中掉队,提升和巩固我们的科技与制造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世界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必须推动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力以赴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创新发展当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过去几年,我国深入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阻碍,必须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决定》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既需要统筹组织各种创新资源发挥最大效力,又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方接力才能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因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决定》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等。

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等,最终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改革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谋划与整合推进,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疏通机制性梗阻、作出政策性创新,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协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