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粤经济|一份经济半年报与两道“必答题”:广州如何重构“汽车之城”和“商贸之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佳楠 广州报道
2024-07-27 22:1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广州在迈入“三万亿之城”后,经济如何向上备受关注。

7月27日,广州经济半年报发布。从总量看,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297.6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4.14亿元,同比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40.80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2.72亿元,同比增长2.8%。

事实上,从增速看,上半年广州GDP同比增长2.5%,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需要正视的是,在穿越新旧动能加速迭代的发展周期中,广州作为经济大市,更早也更快面临产业转型的阵痛期,行业修复不平衡、传统产业下拉明显等难题如磐石般横亘在前,这也迫使广州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剖析上半年广州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广州正发挥产业向新与市场向活的正向、联动发展优势,筑牢穿越经济周期的底盘。

从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广州几组数据亮眼:工业投资增长24.6%,技改投资增长31.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5%。从项目看,随着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华为广州研究中心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相继落户、交付,以希音、Temu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加速涌现,千年不衰的贸易“玩家”正逐步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的潜力。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广州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以新质生产力突围。一方面,要注重汽车产业的稳链强链补链,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含量,将汽车自主品牌做到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同时,要把广州千年商贸功能与数字经济机遇实现联动,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线上转型,用信息流汇聚人流,促进城市新业态发展。

汽车产业亟待突围

当前,广州经济运行仍处于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受内外需求不振、结构转型不快、长期矛盾凸显等影响,上半年,广州GDP增速未达预期。

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与电子产品制造业并称广州传统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和东风日产三大核心日本合资车企构成了广州汽车产业的“大本营”,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达317.92万辆,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

然而,广州有80%的产量均是燃油车,在向新能源汽车切换时期,传统燃油车的份额逐渐被挤压,广州的汽车产业在时代转折中亟待转型。今年上半年,三大支柱产业中,广州汽车制造业生产持续承压,实现增加值下降16.4%。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认为,当全国汽车价格战打响时,广州汽车产业面临外需与内需的双重夹击。从外需看,广州汽车产业以日系汽车为主,零部件不及美系、德系汽车的通用功能,加上日系汽车的上游零部件配套主要在长三角,在国外订单没有增长、国内又价格战的情况下,广州汽车产业上游零部件配套大部分不在市内,就导致汽车整体产业链增加值不高,这也是上半年汽车产业下拉明显的重要成因。

广州市传统燃油车占比高,新能源汽车占比低,传统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升级缓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力等方面与领先车企尚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广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的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不匹配矛盾突出,2022年汽车整零比仅为1:0.47。

汽车产业运行承压,广州应如何实现这一支柱产业突围?实际上,广州已在努力改变。 

2022年,广州先后出台了《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从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多方保障,全力打造“4+3+2”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广东提及的今年广州安排市重点项目中,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将建成东风日产四期、广汽本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建等项目;推动小鹏科技园、采埃孚汽车电子工厂、广汽自主电驱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形成“4+3+2”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刘金山认为,一方面,广州要注重传统汽车产业的稳链强链补链,支持引入日系、美系、德系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核心零部件的相关企业;另一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以旧换新政策等方式消化需求侧难题。

今年上半年,广州在去年汽车零配件投资高位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增长61.5%,占汽车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接近七成,折射出广州补齐补强核心产业链的决心。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张振刚认为,从外观美感设计到舒适空间设计,再到营销模式设计,广州汽车产业发展亟待引入相应的高级工业设计人才以塑造高端汽车自主品牌。

“要加强科技创新,一方面,要顺应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为抓手,融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现代技术,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塑造广州汽车品牌;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并发挥广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优势,将广州汽车品牌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降本提质增效,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张振刚建议。

打造线上“千年商都”

从今年上半年数据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广州的都市消费产业正积极向时尚转身、向品牌迭代。

例如,今年上半年,广州集聚全国逾三成生产企业的美妆产业积厚成势,规上化妆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7.8%;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化、品质化特征明显,蛋白饮料、运动服装、皮革服装产量分别增长40.1%、34.3%和20.7%。而在需求端,都市消费品同样热销,限上化妆品、饮料、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零售额分别增长21.1%、10.3%、9.2%和6.5%。

该组数据意味着,广州的消费市场正与优势产业紧密结合,以具有广州特色的产业形态塑造消费市场新优势,既为都市消费工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也为持续焕发广州消费市场活力提供了支撑。

不过,面对经济运行压力,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传导,广州作为千年商贸之都,正尝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服务业。

以传统的服装产业为例,广州正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日前印发的《广州市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提及,聚焦时尚美妆、定制家居服装箱包试点细分行业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到2025年底,推动不少于350家试点行业制造业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传统服装产业转型还是要将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融入进来,通过引入数字技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为支持,推动服装产业从布匹生产、服装设计、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高效整合服装供应链资源,高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高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张振刚表示。

以数字化改造助推布匹市场转型的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致景科技针对印染厂在生产工艺、业务协同等方面痛点,开发“飞梭智纺”染整数智化系统,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工厂生产在配方、印染、定型等研发与生产过程精益化管理的能力,指导纺织服装供应链上下游生产和交易,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供应链协同管理。

致景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致景科技“飞梭智纺”已服务全国9000多家纺织企业、链接超过70万台织机。其中,鑫海盛天经过致景科技“飞梭智纺”银河染整系统数智化升级后,打通了化验室、染色、定型等各生产环节,打样效率提高45%,颜色再现性提高10%,定型回修率降低30%,实现全流程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决策,让传统染厂转变成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千年不衰的贸易“玩家”广州正依托服装制造业基础和供应链优势,涌现出跨境电商新业态,诞生了希音跨境电商巨头。希音“成功方法论”的背后不仅是“小单快返、按需生产”运营新模式,更重要的是其数字化的产业链管理,使得平台和供应商之间的数字化链接更加紧密,以满足海外流量带来的订单需求。

“广州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助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而希音的出圈是广州推动服装产业转型的另一新思路和成功案例。”张振刚表示,要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赋能产业发展,做好目的国的本土化运营,协助企业在海外建仓,推动广州服装产业的产品走向“品牌出海”。

张振刚建议,一是要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平台化、专业化和链条化建设;二是要推动产品品牌的国际化、规范化和当地化,加强海外仓建设;三是充分运用数智科技促进供应链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和可视化运行;四是要加强产业研究、商业促进、高端服务、人才培养和模式创新;五是要提高设计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提级产业效能,实现服装产业效率倍增、效能倍增和效益倍增。

刘金山表示,广州的千年商贸功能要与数字经济机遇实现联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线上转型,用信息流汇聚人流,打造线上的“千年商都”,同时发挥广州自带流量的城市基因优势,依托批发业的供应端优势,打造全球跨境全产业链电商平台,促进城市新业态发展。

(作者:吴佳楠 编辑:孙静芳)

吴佳楠

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涉及科技、低空、城市更新等领域,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