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年中考”:苏浙皖GDP增速跑赢全国,上海消费失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截至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公布经济“半年报”,上半年江浙沪皖GDP增速分别为5.8%、5.6%、4.8%、5.3%。
上半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15万亿元。其中,江苏以5.8%的GDP增速领跑三省一市;浙江半年GDP首次突破4万亿元;上海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2%排在该项指标首位,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8.4%领跑全国;安徽上半年外贸出口增速9.7%,在三省一市中最快。
整体来看,制造业在拉动长三角经济增长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消费市场不振是四地普遍遇到的问题,也与全国趋势相符,尤其是上海出现了消费“失速”。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长三角各省份积极发力的方向,关注经济效益、调动市场活力成为地方政府当下工作的重点。
苏浙皖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
整体来看,外贸出口仍然是拉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7.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6%。
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成为重要长三角重要出口亮点。上半年,安徽、江苏、浙江上半年出口机电产品分别同比增长11.9%、9.8%、9.6%。
长三角三省一市整体都面临消费增速放缓的情况,上半年,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的社消零总额分别同比增长4.9%、4.5%、-2.3%、4.1%。
投资方面,长三角三省一市出现了一些分化,虽然均受到房地产行业下行拖累,但安徽、江苏等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受影响明显较大,上海受影响较小。同时,安徽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16.4%,体现了较好的增长趋势。
今年上半年,江苏经济增长各项指标都表现不错,尤其是经济增速5.8%领跑长三角,GDP总量为63326.3亿元。
制造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对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6.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数据反映出江苏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稳中向好、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表现突出。
张春龙认为,江苏的整体经济增长动力较强,得益于其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有效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而高科技产品和优质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带动效应也比较关键。
与全国不少省份类似,上半年江苏在消费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表现不佳,尤其是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9.5%。张春龙认为,未来江苏要继续深化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并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以维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可以优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除了土地等传统要素外,数据、低空等新型生产要素可以纳入其中。也就是说,在继续培育新动能、冲抵房地产对经济整体发展影响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江苏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措施、优化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张春龙说。
上半年,浙江GDP突破4万亿元,各类指标增速比较均衡,呈现稳健的经济增长态势。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以人民币计价出口额分别增长8%、5%、4.5%、4%、8.6%。
浙江项目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一些科技创新类活动为工业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上半年,浙江扣除房地产开发的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2%。
安徽同样展现出动能转换带来的经济增长。上半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增长9.6%,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制造业生产端的提升带动安徽外贸出口提速。上半年,安徽货物出口2685.8亿元,增长9.7%,增速领先长三角。
上海消费、出口增速出现波动
上海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2%排在长三角首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全国领先,但GDP增速(4.8%)、社消零总额增速(-2.3%)和外贸出口增速(1.8%)在三省一市均垫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背后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从外部原因看,上海经济发展对外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上海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从内部原因看,上海在国内较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付出一些代价,尤其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直面国际竞争,对原有外向型传统产业、低端制造业关心不多,传统产业向外转移再加上自身发展放缓,从而影响了今年上半年整体GDP增速。”曾刚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上半年经济增速为4.8%,这是符合预期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但外贸出口和消费相对拖累了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而且与周边省份的外贸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比,上海的数据出现了一定的落差,也反映了上海这个超大城市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挑战阶段。
“面对新的国际经贸形势,近年来上海的外贸出口一直承受较大压力,而且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下降也是必然趋势。”王振说。
不过,产业转型、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对于国内一线城市带来的影响类似,但上海的经济数据变化为什么较大,应当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在曾刚看来,上海需要重拾改革的勇气,重新树立超越国内甚至国际竞争对手的必胜信心,对标国际,锐意进取。“上海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加上拥有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优势,上海应加大创新力度,也要提振信心。”
王振认为,对于上半年上海出现的消费失速,需要高度关注。一方面,较多中小企业发展承压,影响到就业收入及消费;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不活跃,股民受损,也会影响到消费。
消费方面,上海当前高端餐饮和酒店的消费下降明显。在曾刚看来,上海高端消费下降引起整体消费增速放缓,但提振消费与经济收入、消费信心等众多因素相关,不只是消费政策,还有很多产业政策都需要用新的思路。“应该从现有产业基础雄厚的实际出发,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曾刚建议,上海可以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大对外投资与贸易增量空间,同时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将研发中心布局到世界各地,实现从全球生产网络主导者向全球生产网络加全球研发网络主导者的跨越。“要适应新的形势,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将关注重点从规模扩张向经济效益尤其是财政效益转移。”
“对上海来说,在加强三大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投资发展的同时,还要聚力增强超大城市自身的消费能力和吸引外来消费的能力,真正确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和机制、政策配套,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更多立足消费发展的增长之路。”王振说。
在王振看来,上海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联合体的创新成果及时扩散溢出到长三角各个地区,提升各地的产业创新能力,也要牵头构建长三角资源要素区域一体化市场,促进要素通畅流动和有效配置,构建紧密协同的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打造强劲活跃的创新产业集群和增长极。
(作者:柳宁馨 编辑:李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