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止步新三板,频频谋求别处上市是为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7月29日,讯众股份(832646.NQ)宣布,已于7月2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主板上市申请,这标志着其在资本市场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招股书显示,讯众股份是中国最大的全栈式云通信服务提供商,还是中国少数能够提供AI驱动的通信服务的提供商之一。
目前,讯众股份的主营业务包括云通信服务、智能通信解决方案、其他通信及配件等。其中,通信平台即服务即CPaaS是公司业务的核心,占公司收入的80%以上。
记者获悉,讯众股份已于2015年6月16日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新三板云通信第一股”。
不过,讯众股份的资本市场雄心不止于此,曾在A股市场多次谋求上市,甚至一度从北交所撤回IPO再重启。此次,讯众股份将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能否闯关成功?
资本市场上“南征北战”
在新三板挂牌3年后,公司便开始积极探索进入A股市场主板的可能性。
2018年,讯众股份面临了一次重大机遇,当时达华智能(002512.SZ)计划以12.25亿元的高价收购讯众股份,这笔交易有望使讯众股份跻身A股市场主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收购价比讯众股份2018年初的净资产高出450.61%。
不过,由于讯众股份的股权预估值、净资产账面价值等数据存在多处不一致,深交所向达华智能发出了问询函。加之,收购资金最终未能落实,这笔交易再无下文。
面对主板上市的挑战,讯众股份思路一转,又开始打起了北交所上市的主意。
2022年6月,讯众股份向北交所递表,拟募集资金4.01亿元,用于智能云通信平台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仅经过三个月左右时间,讯众股份就选择撤回了上市申请。
此后,不死心的讯众股份又重启北交所上市计划。目前,记者查询中国证监会信息获悉,讯众股份还在接受北交上市辅导。
7月10日,兴业证券发布了第四期辅导报告,更新辅导进程。报告指出:“公司在规范运作、公司治理、财务管理、内部决策与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且能够较为规范有效的执行,但在部分方面较上市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北交所屡次碰壁后,讯众股份此次又把目光投向了港交所。7月26日,讯众股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DBS星展银行。
实际上,早在2023年10月,天图投资(1973.HK)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开创了国内创投机构在新三板和港股市场同时挂牌的先河,这也引发了新三板公司冲刺港股的热潮。
今年以来,新三板公司宜搜科技(2550.HK)、经纬天地(2477.HK)和美中嘉和(2453.HK)已陆续登陆港股,股价表现引人注目。
其中,宜搜科技自6月7日港股上市以来,首日大涨91.72%,并在两个月内股价飙升至发行价的三倍。同时,截至7月30日,年初上市的经纬天地和美中嘉和股价已分别上涨了1.83倍和1.93倍。
目前,除了讯众股份,正信光电、汇舸环保、文达通等新三板企业也正加速推进其港股上市进程。
经营净现金流连年为负
频繁谋求上市的背后,讯众股份是缺钱了吗?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的平均周转天数分别为149.8天、230.7天及247.5天。讯众股份表示,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业务扩张以及后付费客户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结算周期放缓。
受此影响,2021年至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一季度,讯众股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始终为负,分别净流出124.9万元、1.17亿元、5621万元和6501万元,现金流压力较大。
此外,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的融资授信及贷款总额为人民币391.8百万元,其中本金额人民币282.3百万元已动用或未偿还。截至2024年5月31日,讯众通信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503万元。
通过这次港股IPO,公司所募集的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金流压力。
具体来看,公司将募集资金投于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持续研究和开发、扩大公司的销售渠道、用作于中国的收购、偿还公司的未偿还贷款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此外,近年来,讯众股份的业绩表现有所波动。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讯众股份的营收分别为9.94亿元、8.10亿元和9.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481.6万元、7466.0万元和7658.4万元。
可以看到,在2022年讯众股份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8.5%。尽管在2023年,其业绩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2021年的水平。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压力进一步增大,营收、利润双双下降。2024年前3个月,讯众通信营收为1.5亿元,同比下降20.6%;净利为514.8万元,同比下降55%。
对于一季度业绩的下滑,讯众股份解释,这主要受云通信服务收入减少20.1%的影响。“该减少是我们终止低利润客户关系的决定以及客户对CPaaS语音服务的需求减弱两者结合所致。”讯众股份称。
与此同时,讯众通信未来可能持续面临客户及供应商的集中风险。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前三个月,公司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的40.8%、41.8%、36.7%及55.4%。同期,公司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分别占销售成本总额的52.4%、38.1%、50.4%及67.5%。
(作者:欧雪 编辑:梁钟荣)
财经日历丨掌握全球大事 预知财经要闻 速读经济数据 把握交易提示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