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梅洛尼此次访华意义非同寻常。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7月27日至31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梅洛尼任内的首次访华行程,也是五年来意大利总理首次访问中国。
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梅洛尼此次访华意义非同寻常。梅洛尼在出访时表示,她为期五天的访问“展示了开启新阶段、重启双边合作的意愿”。 在受访专家看来,梅洛尼此次访华对中意关系回暖具有积极意义,中意关系将会是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务实合作关系。
7月29日,中意双方发表《中意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随着中意关系再定位,经贸议题自然成为梅洛尼访华的重中之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次,随同梅洛尼一同出访的还有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能源集团埃尼、防务集团莱昂纳多、奢侈品集团杜嘉班纳、葡萄酒生产商等企业高层。在受访专家看来,中意两国都有着发达的实体经济,未来如何在汽车、新能源等制造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将成为深化双边关系的一大新方向。
7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会见、会谈中,两国领导人就中意、中欧关系和国际形势深入交换看法。双方一致认为,中意友好交往植根历史,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作出重要贡献,将传承和弘扬友好传统,保持高层交往势头,不断巩固政治互信,共同打造更具韧性和更加成熟稳定的双边关系。
梅洛尼政府的难题
资料显示,梅洛尼出身平民阶层,29岁进入议会,31岁出任意大利青年事务部部长。在后面很长的时间里,她都以鲜明的右翼、甚至“意大利的勒庞”的标签闻名于意大利政坛。2016年和2018年,梅洛尼分别竞选罗马市长和意大利总理,但都未能成功。2022年9月26日,梅洛尼当选意大利总理,也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
梅洛尼的访华行程其实酝酿已久。今年3月,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和总理梅洛尼计划年内访华。6月15日,梅洛尼在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闭幕时宣布,她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不久后,意大利企业与“意大利制造”部长乌尔索访华,为总理访华“铺路”。
在梅洛尼竞选和上任初期,她在对华关系上都偏向强硬立场。但今年以来,梅洛尼政府屡屡释放对华友好信号,并且开启任内首次访华行程,主动寻求修补中意关系,这种转变原因何在?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梅洛尼多次表达访华意向,其所在的意大利兄弟党强调获取实际经贸利益,意在维护中意关系特别是经贸利益。此前中意关系出现一些波动,但受俄乌冲突和能源危机影响,意大利也面临经济复苏的压力,加强中意对话是务实的选择。同时,意大利也是今年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意大利可以扮演西方与中国沟通的“传声筒”角色。
显然,梅洛尼的出访有着不少现实考量。
2023年,意大利GDP同比增长0.9%,在欧元区和德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的背景下,意大利的增长称得上是欧洲的一抹亮色。
但进入2024年,意大利的复苏脚步开始放缓。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7月30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意大利GDP同比增长0.9%,环比增长0.2%。统计局没有公布分项数据,但承认服务业支撑了增长,而工业和农业都出现了收缩。意大利智库Prometeia也表示对经济数据持“谨慎乐观”态度。
“意大利目前的经济处境可以说困难重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张宇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首先,意大利至今仍未走出债务问题的泥潭。2023年,意大利的公共债务与GDP之比超过140%,债务高企、财政赤字、增长乏力的恶性循环始终难以破解。
同时,意大利经济还面临生产力低下、企业竞争力不足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等结构性难题,而且科技创新力不足导致转型也举步维艰。意大利拥有一些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大学,但整体创新能力较弱,限制了它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再者,意大利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在近年受到冲击,尤其机械制造、汽车、时尚和奢侈品等产业的对外市场偏向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
“梅洛尼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为意大利创造更多经济发展机会,维护和发展与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以此平衡国内外压力,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张宇靖表示。
续写中意合作新篇章
早前,中意关系遭遇政治逆风,但从有关言论看,梅洛尼此番正是为修补关系而来。
梅洛尼在北京表示,意方愿同中方发展更为紧密、更高水平的伙伴关系,开辟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篇章。
7月29日,中意双方发表《行动计划》,双方强调中欧经贸关系向更为确定、可预期、平衡和互利方向发展,为实现此目标,双方将继续致力于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营商环境。同时,双方支持欧盟与中方一道,共同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坚持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开放合作,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处理贸易摩擦。
在丁纯看来,当前,随着法德两国政坛的动荡,意大利在欧盟内部话语权相对有所上升,加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回归的可能,主张相近、有“女版特朗普”之称的梅洛尼可能在欧盟和西方对华关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中国积极对外开放、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意、中欧关系的未来仍然取决于梅洛尼等欧洲领导人的选择。
张宇靖指出,此次中意双方签订的《行动计划》涵盖了经贸投资合作、财政金融合作、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医疗卫生合作、文化学术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领域,而且在每一个领域又有明确的方向指南,可以说是极其务实的行动计划。
张宇靖特别提及,经贸合作一直以来是中意经贸关系的压舱石,尽管近年出现波折,但也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中意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117.33亿美元发展到2023年的717.58亿美元,增长了约5.1倍,现在有《行动计划》的指导,双边贸易增长未来可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梅洛尼此次访问反映出欧盟“去风险”概念和现实的落差,也展现出中意双边经贸关系提质升级的意向,一方面中意双方或将通过相互开放市场,为各自优势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双方的经贸合作也在升级,从传统的货物贸易逐渐转向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一步夯实经贸关系的全面性。
车企出海的转机和“礁石”
梅洛尼此访期间,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愿同意方探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梅洛尼也称,希望深化两国经贸投资、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汽车领域的合作自然成为梅洛尼此行的关注焦点。7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将从5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意大利作为欧洲的传统汽车大国,既手握全球十大车企之一的菲亚特,还坐拥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全球汽车奢侈品牌。此前,意大利曾主张欧盟对华汽车进口征收重税,但近日中意双方对话则释放出更多产业协作的信号。
在张宇靖看来,在汽车和新能源等产业领域,中国与意大利以及欧盟之间的合作与摩擦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但双方若能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协调、贸易与投资、技术合作、市场需求等多个层面加强合作,中意和中欧在相关领域完全可以减少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为了提振国内汽车业和推动汽车业的新能源转型,意大利一直热情延揽中国车企投资设厂。今年3月,乌尔索表示,意大利正与特斯拉及3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希望吸引至少一家中国车企来投资设厂,以实现该国每年生产130万辆汽车的规划目标。
半个月前,据报道,为鼓励中国汽车企业在意大利投资设厂,意大利政府正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接管”欧洲汽车巨头斯泰兰蒂斯集团旗下已停产的汽车品牌,将其使用权“转让”给中企。
有预测称,如果中意可以达成合作,中国电动汽车每年在欧洲的产量可以提升至40万到50万辆,同时重塑意大利的汽车品牌。
“对中国来说,很多企业可以抓住意大利促进经济转型,尤其是汽车电动化转型的东风,与欧洲当地企业进行产能合作,”董一凡谈道,但也要警惕全球地缘政治演变、欧洲政治氛围、政府政策变化、供应链复杂性等各种风险,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作者:赖镇桃 编辑:胡慧茵)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