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报道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国热词。与此同时,长期耐心资本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血液和养分,“投早、投小、投科技”仍然是最具共识的投资方向。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环境下,科学家和投资人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创投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功举办“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学家与投资人共赴创变之路”闭门研讨会,共同就为中国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助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社会价值、延展资本价值,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展开讨论。
(弘毅投资合伙人郑建伟)
“现在科学家的进步很快,我们可以选到一些非常好的创业项目。”弘毅投资合伙人郑建伟相信当前是投资科学家创业的好时机。他在发言中分享了对科学家创业的理解,为已经和有意创业的科学家提出建议。
“有些科学家被投资界曾经的浮躁宠坏了,确实应该引导他们正确的融资理念。”郑建伟举例说,过热的资本一度抬高了科学家们的估值预期,让一些项目在后续融资中遭遇“走投无路”的挑战。尤其在当前的资本环境中,“科学家应该非常谨慎地使用融资的资金,否则可能很难碰到投资人。”
根据官网信息,弘毅投资管理资金总规模超1200亿元人民币,出资人涵盖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保险公司、家族基金会及个人投资者等多种类型。在私募股权投资板块,团队共管理14支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超过680亿元,已投资于上百家中外企业。
在郑建伟和团队看来,大力发展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科技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资金供给不足。他在发言中提出,推动建立新型创新体制的建议,比如,在为创业企业提供包括研发经费、创投资本和企业赞助等在内的多维度资金支持。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