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何平: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繁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闫启
2024-08-08 12:2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创投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功举办“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学家与投资人共赴创变之路”闭门研讨会,共同就为中国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助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社会价值、延展资本价值,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在致辞中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金融和科技如何双向奔赴,如何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盈利性和功能性,推动科技创新的繁荣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的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何平认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也是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清华大学不但拥有众多有科学家和新质生产力的前沿研究项目,同时也具备相对成熟的产学研创新生态链。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优势,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引领私募股权领域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建立全球私募股权资源发展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助力中国的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成立24年来,已累计为企业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搭建起了学院与企业社会之间的桥梁,将深度结合科技+金融+产业,为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搭建深入交流、互惠互利的平台。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地落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出具体举措。何平指出,“科技金融”处于“五篇大文章”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下还不能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撑。科技金融创新迟滞,技术资本化低下、金融资本低效的“双低”局面已持续多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已经达到79.8万件,专利数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然而,如此大量的专利数量下,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在20%左右。

因此,仍需要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丰富科创金融组织业态,补齐科创金融辅助产业链,推动契合数字经济创新驱动的科技金融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当中,科研人员、投资机构以及相对成熟的企业家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三方相互助力,才能更好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创新、创投、创业的良好生态建立。

(作者:闫启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