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投资协会修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耐心资本的长期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实习生 王亦阳 北京报道
7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创投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功举办“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学家与投资人共赴创变之路”闭门研讨会,共同就为中国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助力,探索未知领域、创造社会价值、延展资本价值,资本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展开讨论。
清华投资协会副会长修军在演讲时,谈到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与西方国家相比的差距,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对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耐心资本投入其中
修军表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靠投资推动,也要靠创新者、企业家、科学家的参与。对投资机构来说,目前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募资难,尤其是募集市场化资金存在着较大的难题。二是投资难,有发展潜力的早期项目很难找,并且行业中存在着耐心资本不足的问题。
“我国100多万项专利技术,但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只有20%,最终能够形成生产规模的不到5%。而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能达到40%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整体的转化率仍非常低。尤其是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面临的困境尤为明显,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资金支持。”修军说。
他进一步解释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分为三个周期,分别为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其中,科研阶段主要是教授和科学家参与其中,资金支持方面基本由财政下拨高校科研机构经费即可解决。
成果转化是最为艰难的阶段,需要找市场化投资机构或者企业方给予资金支持,但并不能保证形成产品。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项目孵化有一定的成功率和风险,所以对国有机构、民营机构来说,都面临着一定的投资压力。这也意味着,成果转化阶段更需要耐心资本能够投入其中。
金融体制改革对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金融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对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修军说。目前金融体制改革针对直接投资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但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东亚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和投资是可以结合的。
比如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通过SBIC(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帮助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基金提供股权投资资金,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是典型的政府参与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学习美国SBIC计划,提供长期股权投资资金给中小企业。德国复兴银行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到一定程度后,意识到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转而给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股权投融资服务,这同样给予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一定的启示。
就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主要是高储蓄的国家,直接投资来源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直接投资市场的培育。2015年后,为了拉动经济,国家发行了数万亿的专项金融债,主要投资方向是基础设施项目。各地把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报上来,然后以专项债做资本金,这种模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修军认为,专项债这样的长期资金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方面,可以做资本金投资20年。这个钱如果投在高科技领域,在规模和效益方面都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的投资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变化,去支持高科技创新经济的发展,是金融界、投资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修军说。中国金融行业要发展,必须有长期资本投入,否则“卡脖子”的问题解决不了。
修军还分享了国开行做股权投资的经验,他表示,国开行发起成立了几只基金,目前来看,基金的影响已经比较明显。比如国开行此前成立了一只母基金,投资了几乎市场上所有知名的PE/VC机构。这支母基金的市场反馈很好,而且回报很好。
总得来说,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起到引导性作用,进行市场化的投资探索。其与知名的PE/VC机构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合作,按国家倡导的方向进行投资,能够培育出好项目。
最后,修军提到,目前IPO市场受到较大的影响,并购整合成为当前的主流方向。很多中小企业规模提不上去,是比较适合与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实现并购整合的。高校、投资机构等,也都可以参与并购重组的工作中。修军表示,希望通过政策和市场的逐步完善,迈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对接的鸿沟。
(作者:申俊涵,实习生王亦阳 编辑:林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