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巴黎,除了奥运金牌,广东这套基层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值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梦琦 广州报道
2024-08-13 20:12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梦琦  广州报道

当地时间8月11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广东健儿成绩亮眼,获得8金4银4铜,金牌贡献率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据悉,在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中,广东运动员共有39名(含1名跆拳道混合团体表演项目运动员),而其中近四分之一的选手,都来自广东的乡村或小县城:来自湛江迈合村的全红婵成功卫冕女子单人十米跳台项目,肇庆曾村的曾文蕙获得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决赛亚军,同样来自肇庆新屋村的莫家碟让中国田径时隔20年重回女子400米栏半决赛……

从乡村、县域初露头角到代表国家征战奥运,什么样的机制让她们能够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体育训练体系如何将触角覆盖至全省县域,为国家高质量培养储备人才?这股运动潮又会如何激活县域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跳出命运的格子

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练习1.14年。而从乡村、县城走到奥运会赛场,至少需要付出10倍的时间。

2014年,全红婵在村小操场上跳格子,前来挑苗子的跳水教练发现了她。就这样,她从村小跳到体校,从体校跳到国家队,又从东京跳到巴黎。2024年8月6日,她终于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卫冕冠军,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时至今日,很多人提起她感慨最多的还是天赋惊人。实际上,7岁开始接触跳水并不算早,湛江当地的训练条件又相对较差,能够最终脱颖而出,离不开全红婵极致的刻苦训练。

“我们这里的条件可以说是全省最差的。我们在训练全红婵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和大家一起一样。”广东省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教练陈华明曾在采访中介绍,她每天陆上跳的次数在200~300次之间,水上跳的次数是120次左右。

当被问及如何做到几乎不起水花时,全红婵回答:“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每天不断地训练。从10米高台一次次跃入水中,忍受身体的疼痛和疲劳,只为追求完美。”

如同跳格子游戏,奔向奥运赛场的路上要躲过障碍、跌跌撞撞,目标越远便命中越难,对县域的孩子来说更甚。但正是这份遥远的距离,孕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渴望,成为他们过关斩将的王牌。

2012年,12岁的郭清被阳春市业余体校的教练看中,选送到市体校参加跆拳道集训,从永宁镇沙坪村的大山迈出第一步。五年后,郭清参加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女子甲组51公斤级金牌,一鸣惊人,入选省队。

“刚开始听说成绩好可以保送大学,所以最初学跆拳道的目标是如何拿成绩考大学。”谈及学跆拳道的初心,郭清回忆称,“后来,练习跆拳道久了,成绩还不是很好,别人都觉得我练体育不行。为了争口气,我开始努力训练证明自己。”

六年后,“00后”郭清2018年底入选国家队,随国家队出国征战,在多项国际赛事中摘得奖牌,包括世锦赛银牌、公开赛银牌及大奖赛铜牌。十年后,凭借出色表现,她终于站在巴黎奥运会赛场,在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积分排名中位列第六,为中国队锁定奥运席位。

建起县域特色人才基地

广东体育健儿在奥运屡屡“夺金”的背后,是层层递进的体育训练体系支撑。

作为体育大省,目前广东已逐步建立起涵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级体育学校等的体育后备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其中,基层体育教练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体育人才后浪势头正猛。

以潮州饶平县霞西小学为例,每天下课铃响,教练张宛琼便开始一遍遍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发力,举起杠铃。校园角落的这间教室成为“举重”梦想的启航之地。2021年,举重世界冠军张宛琼在“高光时刻”后,回到家乡饶平,成为一名基层举重教练,将该县已停训的举重运动队重新操办,致力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县级举重运动队,用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经验和教训启发更多举重新苗。

同样,从1977年开始,陈伟慈在海康体校从事教练工作至今,在足球教练岗位上坚持足足40余年。每天走基层、选苗子,在市体校各支球队担任指导性工作。“校园足球绝不能放弃。”他说,“学校是水,体校是鱼,足球人才就是源自校园。”

正是这么一批勤奋耕耘的足球“教头”,湛江足球才再次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如今,湛江各县(市/区)都已经建立了足球青训网点,随着后备人才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越来越多的好苗子被送往省队甚至是国字号球队。

这些“退役不退场”的基层教练,扎根最为广阔的县域地带,努力建成了一批有区域特色、专业特色的后备人才基地。

“我们肇庆这边山区多,孩子们普遍能吃苦,身体素质也好,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练习体育项目。像大家都很熟悉的广东短跑名将梁小静,她就是我们肇庆人。”柔道奥运冠军冼东妹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肇庆人,她正是从四会出发,并最终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在肇庆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举行时,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夏燕庆表示,“四会以柔道为主,怀集以攀岩、拳击为主,肇庆市按照‘一区一品’的思路布局,希望每个区打造不同的特色体育项目,通过体教融合,让更多青少年受益。”

据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暨体教融合工作推进会上介绍,2022年以来,广东实施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改善行动,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改善提升,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14个地市的555所中小学校改善体育场地设施。2023年,教育部对全国10个省市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抽测,广东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标率分别为75.3%和96.8%,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

全民健身赋能乡村振兴

着眼于长远发展,广东正以基层体育培养为支点,致力于撬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从农村体育设施的升级,到基层体育人才选拔体系的完善,每一步都在向全民健身的目标靠近。

进一步而言,全民健身的浪潮将进而带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农产品推广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激活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据统计,2023年,广东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300亿元,增速约13%,增加值超2300亿元,增速约9%。

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多部门联手、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围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出了不少主题活动。

“村BA”“村超”全省遍地开花,龙舟赛事“粤味”十足,各地涌现乡村民俗运动会、农民丰收节等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主题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去年全年,广东举办4500余项次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比赛场次超15万场,参赛人数超190万人。

近年来,佛山市三水的“西甲”联赛火爆出圈。据悉,三水区足球联赛创办于2002年,因历年来在西南街道举行,又是三水足球最高水平的赛事,被群众称为“西甲”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2023年,佛山“西甲”吸引入场观众超100万人次,实现全网直播流量超9000万、全媒体总流量超10亿。

群众体育优渥的土壤,结出竞技体育丰硕的果实。如今,三水“西甲”联赛不满足于在业余领域自娱自乐,进一步升级组建了“西甲”足球小学组、中学组、成年组、岁月组四级联赛制,覆盖全年龄段,打造全民参与的品牌足球赛事。 

(作者:张梦琦 编辑:喻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