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杨心如、朱丽霞、李文睿 福建三明报道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中国绿都”福建三明举办,主题为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就在几天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26.4%,比201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我国集体林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再创新高,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大关。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的代表公布了一系列数字,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同时,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全国生态日三明倡议,内容包括驰而不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力“双碳”目标机遇、构建绿色转型格局、提升生态环境颜值、绘就美丽城乡画卷、探索生态保护机制、创造绿色低碳生活、凝聚生态建设合力八条倡议。
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
当前,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介绍,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26.4%,比2012年提高11.9%。而在“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
在积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全国机动车回收量达到307.4万辆,同比增长24.8%。
值得关注的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赵辰昕介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措施,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逐步建立起了“二级三类一清单”体系。
其中,“二级”代表两级方案,即省级和市级两个层次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目前,全国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全面完成并发布实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三类”指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分别为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三个单元。目前,全国已经划定44604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全国优先保护单元占国土面积的54.4%,与我国生态安全格局总体相匹配;重点管控单元占国土面积的14.1%,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其余区域为一般管控单元,占国土面积的31.5%,为未来发展留空间。
“一清单”指每个环境管控单元制定一张准入清单,涵盖了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
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还发布了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效和进展。集体林区的森林覆盖面积显著扩大,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增加了5.5亿亩,实现了37%的增长。森林的生物量也实现了飞跃,蓄积量比改革前翻了一番,达到了48亿立方米的增加。林业产业的总产值已经突破了9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关,其中经济林、木材加工、旅游康养、林下经济等四个领域均成长为万亿级产业。森林食品的年产量达到了约2亿吨,成为继粮食和蔬菜之后,我国第三大农产品。森林在碳储存和固定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贡献了中国的力量。
推动碳达峰试点的“地方经验”
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部署,2023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全国共有25个城市、10个园区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此次大会上,来自广东广州、江苏盐城、山西长治等试点城市的代表,介绍了推动碳达峰试点的“地方经验”。
山西省长治市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试点,自2012年以来,通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具体来看,长治市的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000亿元增至2023年的2806亿元,同时PM2.5的浓度从60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实现了“经济增长一倍,污染减半”的目标。
在产业转型方面,长治市深化能源革命,同时推动钢铁、电力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技术升级。目前长治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占比已超过30%。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长治市已初步形成了半导体、光伏制造、生物制药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半导体、光伏制造和生物制药三个新兴产业的产值占比分别达到85%、65%和60%。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长治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速超过30%。
作为试点城市中的一线城市,广州介绍了过去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和绿色建筑等方面的探索。在建立碳核算管理体系、健全碳足迹核算体系、完善碳金融创新体系、形成碳要素保障体系、构建碳数字治理体系等方面,广州都在不断探索。目前,广州市创新开发的“穗碳计算器”已对接超3000家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获得授信超过15亿元。此外,广州也是全国首批推出的碳普惠平台的城市之一。目前广州碳普惠平台已经有包括市民、出租车司机等在使用,场景囊括了绿色出行、旧衣回收等生活场景,未来还将把这一模式推广到绿色建筑等领域。
广州还将继续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降碳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能源保障,同时聚焦氢能、光伏等重点领域,发展新型的能源产业。在交通领域,广州正全力推进建设交通运输的智慧开放体系,推动新能源在环卫运输、小区、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等场景的应用。此外,广州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搭建“双碳”建设管理平台,分行业、分门类等对能源使用进行碳排放统计。
江苏盐城正致力于建设低碳园区,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转型,已设定了26项具体建设指标。盐城的目标是在2025年建立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并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总量提升至2600万千瓦以上,同时将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降至40%以下。为实现这些目标,盐城提出了包括7个方面的24项重点任务、39项重点工程、4项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截至今年7月,盐城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已超过1532万千瓦,1至7月份的发电量达到182亿元,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
福建三明变林票为钞票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福建三明举行。在活动和展会现场,记者了解到福建省和三明市不仅在生态保护、文旅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还在产业创新转型、重点改革、开放合作、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通过挖掘山海资源,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在生态保护方面,实施了多项创新措施,如EOD项目和生态减灾案例,福州获得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目前,福建森林覆盖率65.12%,覆盖率连续45年位居全国第一。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的2232亿元增至2023年的8507亿元,年均增速28.9%,并推出了多项全国首单绿色金融产品。
三明地处福建西北部,位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是中国绿都、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三明森林覆盖率达77.12%,空气、水、土壤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并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3 个世界级和200多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探明储量49种,认证农产品达871 个。
三明不仅在生态保护上下功夫,也在向生态要效益。早在2019年,三明便开始推动林票制改革,并陆续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盘活山林资源,变林票为钞票。林票作为生态产品的一部分,在推动区域农产品品牌推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福建省已经建立了林票交易的平台,未来还将升级平台,使其更加开放和便于交流。此外,福建省首家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福建两山生态产品交易有限公司也于今年6月成立, 并将致力于进一步推动林票等生态产品的交易,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参与和发展。
本次活动还发布了2024年全国生态日三明倡议,内容包括驰而不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力“双碳”目标机遇、构建绿色转型格局、提升生态环境颜值、绘就美丽城乡画卷、探索生态保护机制、创造绿色低碳生活、凝聚生态建设合力八条倡议。
(作者:郭晓洁 编辑:李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