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五周年。
五年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
2020年10月,深圳先行示范区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先行示范区建设勾勒出更细致的蓝图。
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两次发文推广深圳综改试点共40条创新经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法规相继出台……五年来,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GDP从2019年的2.69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46万亿元,先行示范作用持续彰显。
问题导向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弘丰创新在园区拥有不少上下游潜在客户,入驻园区后在出差、物流、沟通等方面节省了约20%的成本,目前已和同一栋里的威远精密、赛特新能达成合作意向。”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招商运营负责人说。
作为深圳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首个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试点,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已签约37家优质企业,一栋栋崭新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生态渐成。
时间倒回2022年3月,龙岗区宝龙科技城G02203-0022号宗地成功出让,这是深圳首次改变原先二三产业用地分开供地的方式,在片区内均衡配置产业、商业、宿舍、酒店,共计打造约3.5万平方米的连片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之一。
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幅员面积最小。《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同时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就是为了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破除发展空间掣肘。
今年,深圳在全市范围梳理了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70个集中连片区域,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区纷纷举办土地空间推介活动,突出产业导向,加快聚合产业链上下游。
以宝安区为例,近三年该区整备土地1121.7公顷,保障了华润微电子、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同时打造九围国际总部区、湾区芯城、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石岩—百旺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区、宝石科技创新集聚区等重点片区。
从“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到“工业上楼”,再到如今的“集中连片”,近年来,深圳围绕土地空间利用模式的不断探索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的深化也呼吁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综改试点40项首批授权事项中,超过一半需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意见》与《实施方案》均提到,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在新兴领域加强立法探索。
今年2月,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瞄准空域资源申请繁琐、政府部门职责不清、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痛点,助力深圳竞逐“天空之城”。
与此同时,《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首次以立法形式界定自动驾驶的交通事故权责归属,为商业化落地提速;《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为创新药上市开辟便捷通道……
“深圳在制度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立法者始终紧跟产业发展步伐,能敏锐地观察到新经济带来的新需求,相关立法推进非常高效、顺畅,为深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吴思康表示。
成果外溢 40条综改经验推向全国
深圳的“先行示范”从不是独善其身。
8月12日,《苏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不少条文与已实施半年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异曲同工。例如,二者均要求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中央赋予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地位,深圳通过先行先试成功之后,复制推广到全国,将给全国树立榜样。
2022年、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连续两次发文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共40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就是其一。
再如“破产制度突破创新”,深圳出台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首创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制度,上线“深破茧”个人破产办理平台,截至2023年底共受理个人破产申请227件。日前,“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前海合作区,制度创新的示范效应更是显著。《意见》明确,进一步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
以被推广借鉴的“建立跨境仲裁协作和国际仲裁合作新机制”为例,发挥国际仲裁“跨境管辖”和“跨境执行”特殊作用,前海引进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仲裁机构,创新“境外调解+境内仲裁”争议解决模式,完善国际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交流协作机制。
深圳前海的跨境仲裁协作机制已率先复制推广至江门。深圳、江门携手共建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契合江门作为著名侨乡旺盛的商事仲裁服务需求,运营一年来办案数量超过558宗,标的额接近70亿元。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前海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6项、累计835项,新增全国复制推广18项、累计94项。
根据《实施方案》,深圳目标到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入第五个年头,深圳还会有哪些突破性的创新实践、如何续写“春天的故事”,值得期待。
(作者:陈思琦 编辑:孙超逸)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