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8月1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4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虹口隆重举行。
随着“固收+”市场整体规模突破1.9万亿元大关,业界对下半年市场趋势与资产配置策略尤为关注。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固收投资的攻守之道”圆桌讨论中,包括浦银理财固收部总经理罗英宗、光大理财固收部总经理许哲、恒丰理财固收部总经理吴伟森、富达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成皓、浦银安盛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李羿等多位资管机构嘉宾参与讨论。
资金端、资产端双向驱动固收热
在2024年上半年的资管产品中,由债牛行情推动的纯固收与“固收+”产品规模显著增长,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固收+”基金规模合计1.92万亿元,净值表现屡创新高。
针对上半年的“固收+”产品热潮,与会嘉宾从资金端与资产端解读了其背后的原因。
罗英宗指出,上半年政策变动是今年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禁止手工补息政策导致市场利率中枢显著下移,加之银行为维护息差水平所采取的措施,促使大量表内资金寻求新的投资出路。这些资金流向了被视为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及基金公司的“固收+”产品,成为市场变迁的重要推手。
吴伟森表示,在资产端,债券各品种收益率较年初均有显著下行,其间虽有几次回调,但幅度有限,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好,收益也相对不错。在资金端,由于存款利率下调以及“手工补息”停止,部分风险偏好低的存款客户转向了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
李羿也提到,从资产端来看债券收益率不断下行,债券价格上涨比较多,推高净值化产品的净值表现,使得过去一段时间的债券产品收益表现较好。第二,从公众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存款利率下降而债券产品收益表现比较好,两者产生的“水位差”形成了一定的申购资金流。对于“固收+”产品规模的增长,许哲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正面来说,“固收+”基金给客户取得了正回报,实现了比较高的收益;反面来说,能扭转大众对资管行业总是做顺周期的负面印象。
在成皓看来,“固收+”产品的大部分仓位是固收,因此在今年固收整体业绩较好的背景下,为其奠定了良好的收益基础。同时近年来随着固收类资产的静态收益率下行,其收益上限预期逐步下降,在此情况下,“固收+”产品成为了退可守进可攻的一种投资选择。
机构探索“固收+”资产配置
在推动“固收+”产品增长的背后,是“+”部分的资产配置策略调整,各家资管机构作出了怎样的探索实践?
罗英宗坦言,去年一季度后,浦银理财开始尝试一些“固收+”的品种,对于“+”的部分,无论是黄金ETF、权益指数、红利、衍生金融工具,乃至挂钩十年期国债等,公司均进行了尝试。
罗英宗谈到,实践过程不仅深化了浦银理财对“+”策略各维度的认知,比如在市场波动时审慎规避权益类投资,在市场确定性增强时适时增配黄金ETF或高股息红利策略;也使浦银理财对陌生领域保持谨慎,避免短期内的盲目接触。同时,“和投资者的互动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产品的认识、对客户风险偏好程度和渠道的把握。”
基于光大理财的实践,许哲指出,理财行业和其他类的资管行业在“固收+”领域的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以光大理财为例,“固收+”产品大致分为两个系列:一是传统主动管理的“固收+”,权益部分配置以行业宽基和指数ETF为主;二是“固收+”衍生品,包括挂钩黄金标的、美元债券指数等类型非常丰富。他认为,在“固收+”领域首先必须要建设好不同产品类型所需的投研能力,与此同时,还需培养投资经理的能力,包括对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仓位的选择,还包括识别下一阶段风格的能力。
吴伟森直言,目前恒丰理财固收部对于“固收+”产品中“+”部分的资产是相对谨慎的,还是以绝对收益的理念来管理“固收+”产品,从而维持产品的稳健。
从外资公募基金固收投资的角度,成皓表示, 公司会挖掘一些比较小众的品种和不太拥挤的赛道。“例如熊猫债在今年其他常规品种利差压缩情况下流动性有所改善,以及资产支持证券(ABS)等都是我们在配置上会考虑的方向。另外未来可能有一些传统信用配置的账户由于信用品种的供给不足会转而选择配置类利率品种,例如会有更多非利率债基金去投资地方债或者金融债,这也是我们在配置端会留意的趋势。”
李羿则指出,虽然“固收+”基金必须按照合同列示的资产进行投资,但不应该被这种局限性所限制,可以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选择落实,未来会研究尝试通过ETF配置,甚至在一些新发产品上做更广泛的资产频谱配置。
下半年债市展望
去年以来,资产荒下的债市热度高涨,也引起监管对金融机构交易行为的高度关注。对于下半年债市走向,与会嘉宾一致表示相对乐观,但也提出长久期策略、信用下沉策略或不可持续。
罗英宗指出了他看好债市的三个原因。首先,从政策面来看,近两年来政策均透露出国家趋向于长远规划与高质量发展,出台短期急促刺激性政策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整个政策面对债市的呵护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其次,本年度以来,货币政策保证了资金面的稳定,价格也较为均衡。至于近期对城投商行在二级市场行为的监管指导或处罚措施,罗英宗认为,其旨在引导金融市场机构行为,使其聚焦于主业与长远发展。此外,参考近期日本某银行资金链断裂的案例,“央行的一些动作可能也是出于维护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的角度。”
最后,考虑到禁止手工补息政策的实施以及存款利率的下调等因素,这些因素促使资金向泛资管行业流动,市场的买盘力量还是比较充裕的。
许哲则表示,债券市场是长、中、短三个周期各自因素决定的。其中,长周期是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的状态;中周期这几年来央行的利率走廊对债券影响较大,牵引作用发挥明显;短周期是资金、政策的博弈,现在很多债市利好的因素大致上都定价充分了。下半年,国债利率可能会在2.1%左右震荡。一些逐步被市场认识到的利空或者潜在的利空,和现在基本面多头的力量某种程度上会减缓利率下行的速度。但是,中长期产业债务周期和利率走廊的框架上行难度也会很大。
吴伟森认为债市未来在一定时间内会维持相对窄幅的波动。她提到,恒丰理财在配置策略上,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主要配置策略并未发生逻辑上的变化,做到“三适配原则”:产品与投资者的适配,产品与资产配置的适配,资产轮动与市场的适配;不做信用下沉,保持持仓的安全性。不同的是,恒丰理财在下半年需要更注重各个组合的流动性和可变现性。此外,基于目前债市还会有一段时期窄幅波动的判断,也会稍微提高不同债券品种轮动的频率。
“总体上我们继续看好中国利率债市场。”成皓表示。“我们预计利率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但由于上半年利率已经大幅下行且处于历史低位,继续下行的节奏可能会较前期曲折,因此我们认为投资上依然需要敬畏央行对长端利率的风险提示和实操影响。对于后市利率债的配置,我们认为债券的供给是一项重要因素,也是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因为当前一些长端国债博弈背后的原因其实来自于资产的缺失,市场对于债券配置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李羿同样表示,大环境有利于债市是毋庸置疑的,但依然要管理好下半年对于债券收益的预期。
在李羿看来,今年的债牛行情与过去也有显著的不同。“今年的债牛行情中,传统信用择券策略一定程度上说跑输了久期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指出,一方面需要关注低票息保护下的久期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多去关注一些下跌较多、被市场忽视的低估值资产,比如优质的权益资产、可转债等。
(作者:李览青 编辑:方海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