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业中报的“戴维斯双杀”
企业盈利、市场估值水平同步上行,推动股价上涨被称为“戴维斯双击”,反之则是“双杀”。
上半年,锂行业就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在景气度系统性下滑的背景下,行业利润规模大规模缩水。
以纳入Wind锂矿板块的19家样本公司为例,上半年净利润总额仅剩下27.23亿元,较去年同期293.56亿元的利润规模十去八九,而在2022年的周期高点该数字曾经一度接近500亿元。
这就是周期股的特点,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赚取数年的利润,也可以在半年时间亏掉多年积累,业绩波动非常剧烈。
相应的,在去年股价大幅下跌的基础上,锂业上市公司股价进一步走低。截至9月3日,除了投资有青海盐湖资产的西部矿业外,其余18家样本公司全部下跌,部分公司已经跌破每股净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锂价已经跌至历史低位,但是前两年新建的产能释放存在“惯性”,供给端尚未出现大规模减产。行业基本面依旧处于供给过剩向供需平衡过渡的初始阶段,无法支持锂价的系统性反弹。
上述背景下,具备成本优势的盐湖企业,或者有其他业务“对冲”的公司,经营安全边际明显会更高一些。
“全方位”打击利润表
上述经典投资理论有两大变量,公司业绩与市场估值。
锂行业也是如此,左右业绩波动的核心因素是锂价,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营收、利润率等盈利指标。
仅以最为主流的碳酸锂为例。Wind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为32.86万元/吨,今年上半年则下降至10.37万元/吨,同比跌幅达到68.4%。
对于企业而言,以上产品价格的回落,直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的上限,这是所有锂行业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其次,一些偶发性的费用支出,又进一步抬升了其利润空间的下限。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至少有天齐锂业、融捷股份、科达制造和藏格矿业4家公司报表受到了税率调整,或者补缴资源税等方面因素影响。
比如融捷股份,便是受到销售量增加、矿业权成本增加的影响,导致公司上半年锂精矿产品营业成本同比增加80.07%。
另据其子公司融达锂业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签订的《缴款协议》,前者需要向后者补缴矿业权出让收益及资金占用费共计6.67亿元,分五期缴纳,每期缴纳金额为1.33亿元。截至二季度末,融达锂业已经完成第二期的款项缴纳,累计缴纳2.67亿元。
锂价跌、成本增的共同作用下,行业利润空间被迅速压缩。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分产品”披露业务数据的12家样本公司,上半年锂盐业务毛利率平均值为19.24%,较上年同期下降25.38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行业景气度下降对企业利润表的冲击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并表的主营业务。
科达制造,为蓝科锂业二股东,公司一直是以投资收益方式计入该笔投资。上半年,蓝科锂业净利润同比下降83.8%,科达制造由此确认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
再如“锂业双雄”,在境外拥有大量的锂资源布局和股权投资,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业绩“放大器”的效果。
行业景气度上升期,可以对其报表利润带来加成的效果,但是在景气度下降时期,则会对其报表利润构成拖累。
上半年,赣锋锂业归母利润出现7.6亿元的亏损,为公司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中期亏损。拆分其利润表,除了主营业务“四费”支出较高等影响外,公司持有的Pilbara公司股价下跌,也对公司带来了8.74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实际上,大宗商品的价格相对透明,市场对于业绩下降趋势早有预期,并致使相关个股出现业绩、估值双杀的走势。
以追踪上述样本的Wind锂矿指数为例,由去年底的4712点进一步回落至当前的3282点附近。分年度来看,2022年、2023年该指数跌幅分别为20.95%和27.49%,2024年至今跌幅则已经超过30%。
考虑到部分公司已经出现亏损,采取市净率指标进行比较,则可以看出到9月3日已经有天齐锂业、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和金圆股份跌破每股净资产。
谁的安全边际最高?
下半年锂价更低,最新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已经不足7.4万元/吨。
从价格绝对值来看,上述现货均价来到了前期机构年度策略给出的7万~14万元/吨波动区间下沿,并十分接近“一体化”矿石提锂企业5万~6万元/吨的成本线。
毫无疑问,锂产品后续的下跌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天齐锂业业绩说明会上提供的Fastmarkets数据为例,该机构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总供给约为116.5万吨LCE,总需求为104.3万吨LCE,即今年锂产品过剩12万吨左右。
同时,近两年新建的产能释放也存在一定惯性,尤其是低成本的盐湖提锂产能,当前市场环境下已经有50%左右的毛利率,其产能释放不会受到锂价明显影响。比如盐湖股份在建的4万吨锂盐产能,便有望明年开始逐步释放。
此外,从半年报业绩来看,虽然上半年锂业公司下滑明显,但是亏损公司比例不足3成,还未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况。
相应的,也就无法刺激行业产能快速去化,目前行业依旧处于供给过剩向供需平衡过渡的初始阶段,锂价更可能会保持在低位震荡,难以出现系统性上涨。
上述背景下,盐湖提锂企业的经营安全边际,会显著高于其他同业公司。
首先,盐湖提锂企业当前利润率更高,后续能够容忍更低的锂价,哪怕碳酸锂重新跌回2020年的4万元/吨。
根据半年报统计可知,“分产品”披露业务数据的12家样本公司中,盐湖股份、藏格矿业的锂盐产品毛利率分别达到60.16%、50.28%,其次是“一体化”矿石提锂企业天齐锂业、永兴材料和中矿资源,毛利率介于35%至43%。
其次,前述税费导致的成本上升影响,已经计入到去年或者上半年的报表当中,后续此类偶发性费用支出会消失或减少。
以盐湖股份为例,公司去年因为当期计提近19亿元矿权出让收益金,导致当期碳酸锂生产成本达到4.66万元/吨。
“按照上半年公司2.02万吨的销量估算,公司今年碳酸锂成本已经回落至3.32万元/吨附近,这也是能够继续保持较高利润率的原因之一。”本报近期报道指出。
再次,除了锂盐产品外,盐湖企业普遍还拥有氯化钾等其他主营产品,这可以帮助公司对冲、分摊锂价下跌的冲击。
比如藏格矿业,2023年锂价下跌以来,该公司锂盐营业占比不断下降,同时锂盐利润率与钾肥不断缩小。上半年,公司氯化钾毛利率下降15.95个百分点,也要明显小于同期碳酸锂31.69%的降幅。
从上述角度来看,在周期上行阶段,业务集中度高的公司盈利弹性更好,但是在周期下行阶段,业务分散的公司明显安全边际更高。
(作者:董鹏 编辑:骆一帆)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