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将如何再上台阶?央行副行长陆磊答21记者:政策和金融机构服务缺一不可

21金融圈唐婧 2024-09-05 17: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走过了十年历程。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普惠金融将如何再上台阶?

9月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提问时表示,“政策取向+金融机构服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两大支柱,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有金融机构的服务,二者缺一不可。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统筹好增量扩面和商业可持续,加快构建激励相容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在政策层面,政策设计突出发展重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地督导,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金融工具。

在金融机构层面,一是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科技赋能,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未来要继续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此外,人民银行还将借助G20、‘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普惠金融的国际治理。”陆磊表示。

在回顾普惠金融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时,陆磊介绍,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更好服务社会民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持续提高,金融改革发展成果也惠及了越来越多的群众。 

在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方面,人民银行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设立普惠小微贷款有关支持工具,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较好地满足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在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政策举措,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硬软各方面,实施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服务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方面,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并将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纳入支持对象,支持他们就业创业。特别是针对困难学生群体,人民银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开展了2024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授信户数达到了6239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0.4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此外,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33亿元,助学贷款余额2085亿元。


(作者:唐婧 编辑:曾芳,视频编辑许婷婷)

唐婧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银行、外汇和衍生品领域。欢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