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横琴报道
“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横琴是第一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6月17日出席“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时说。
如今,一幅“琴澳一体化”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
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迎来发布三周年。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大考之年。
三年来,合作区这片“热土”见证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围绕大力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新产业、加快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家园、着力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不断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等主要任务,不断推动澳人澳企快速增长、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四新”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与澳门有序衔接,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产业”占比提升
在合作区,不出几公里,就能见到小红书、携程集团、空客直升机等头部企业。
不久前,合作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国飞鹤、天猫国际、钉钉科技、希音、遥望等45个项目正式成为横琴“合伙人”,琴澳优势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司长、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表示,经过三年的发展,横琴的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横琴的功能作用、资源优势及营商潜力显著提升,为企业和人才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宏大的舞台。“期待未来引入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合作区将继续以务实有力、开拓创新的举措,加快推动项目的落地建设、跟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合作区“四新”产业实有企业达17061户,较2021年底增长20.1%。2024年上半年,“四新”产业增加值117.80亿元,同比增长6.4%,占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1%。同时,合作区以实体住所登记的商事主体22720户,比例由合作区成立时的13.8%提升至38.8%,企业实质化运营显著提升。
在不少企业眼中,政策优势始终是横琴营商引力的重要构成。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横琴金融3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以及支持澳资企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赋能企业发展,区域的功能作用、资源优势及营商潜力显著提升。
合作区重视人才对产业的赋能发展,先后出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合作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及其配套实施细则,聚力构建“琴澳一体、协同融合”的区域特色人才政策体系,打通海外人才“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科研在澳门、转化在横琴”引才路径。
目前,横琴拥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横琴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累计引进的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省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120名。
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区澳企澳资保持快速增长,为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今年7月,澳企总数达6365户,比合作区成立时增长37.27%。今年上半年,初步核算合作区澳资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实际增长125.9%。
“新家园”趋同澳门
作为粤澳两地携手合作建设的首个面向澳门居民的综合民生工程,横琴“澳门新街坊”内已有不少澳门业主搬入新居,开启双城生活新体验。
截至8月底,横琴“澳门新街坊”已认购超1300个单位。该项目内的教育、医疗、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公共服务先行试点衔接澳门标准。
9月3日清晨,港澳大道热闹起来,孩子们身穿校服,背着书包来到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报到。作为全国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正式启用,为澳门居民提供幼儿园至高中的一条龙服务。学校采用澳门学制、课程及教材,澳门学生可以享受趋同澳门免费教育的待遇。
不仅如此,澳门医护人员可进驻卫生站执业并使用在澳门已上市的部分药品,澳广视91台等境外电视频道可在该项目内播放,琴澳“同城化”生活体验切实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满足感。
三年来,合作区不断吸引澳门青年参与横琴建设,授牌首批6家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澳门项目428个。合作区还启动了两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配租工作,将在合作区就业的澳门居民及在澳门工作的内地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共配租房源472套,有效缓解澳门青年跨境工作的住房难题。
经过三年发展,合作区的生活环境日渐趋同澳门,越来越多澳门居民来到横琴这个“新家园”发展。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黄宇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5万人,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在合作区就读的澳门学生超270人。“如今,横琴成为澳门居民的新选择,在横琴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断提升。”
“新体系”加快构建
3月1日零时,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成为国内首个实施该政策的特殊区域,琴澳一体化迎来突破性进展。
合作区以分线管理政策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通关监管、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等重要领域,琴澳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高效,让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澳门居民感受到更加趋同澳门的生活环境,为澳门新产业新业态营造发展新空间。
截至8月14日,经“一线”横琴口岸过关人数超930万人次,进出境车辆超103万辆次,约89.2万人次澳门居民经新家园通道快速验放,“二线”验放出区车辆超834万辆次。同时,93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进口主体资格,涉及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业、文旅会展商贸业等多个重点产业。
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利,让居民企业可知可感。在人员往来方面,琴澳旅游团“团进团出”、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便利携带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等一批促进人员往来的政策落地。在货物通关方面,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查验正式启用,平均2分钟即可完成查验。在资金跨境流动方面,落地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资金往来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将对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今年以来,《横琴方案》中21项需国家支持出台的配套政策均已落实。与此同时,为人员跨境提供便利措施、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和创新跨境金融管理等,合作区加快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
“新体制”渐入佳境
合作区处于“咸淡水”交汇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与澳门独特的社会制度之间产生了新的对话模式与行动转化机制,为大湾区资源要素便捷流动不断探索经验。
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各大重要平台中,合作力度最大、创新突破最显著的探索实践,是合作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也是粤澳双方在合作区建设中决策、执行、管理、共享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系统性合作的制度创新。
“来到横琴三年,我感到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正渐入佳境。”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局长曹晋锋是从澳门派往横琴的公务员,一路见证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的不断健全。
合作区成立后,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参与到横琴建设中。经过一系列的建章立制和三年的磨合完善,逐步理清各参与主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下,合作区发展建设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两批共182项广东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合作区执委会及其工作机构实施,持续为合作区放权赋能。此外,中央区域办组建国家部委支持合作区建设工作专班,通过挂职机制一线驻点协调推进合作区重要事项。
经过三年的发展,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运行日益顺畅,人才队伍的活力不断被激发。例如,常态化开展执委会员额制人员招聘,合作区成立以来已累计招录澳门居民等各类人才近百人。依托执委会与澳门特区政府人员双向交流学习和“共学共事”机制,促进两地人员对琴澳社情民情更深入了解,更好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贺一诚曾坦言,粤澳两地政府共商共管制度并非易事。“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澳门特区政府,和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的广东省政府融合在一起办公。但经过这三年来的合作,两地政府的同事基本能融合在一起,大家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基本能达成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曹晋锋亦坦言,在合作区初期的实际运作中,管理及执行机构遭遇了角色定位不清晰、法律地位不明晰等问题,权责范围、权力来源及其边界等问题也亟待厘清。
“合作区成立后,最本质的变化是澳门直接参与到合作区的建设中,这也为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提出了现实需求。”曹晋锋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合作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显著的制度优势、粤澳各自优势,坚持澳方主导、粤方配合,组建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实现联合共管,过程中注重共商,突破性地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将粤澳合作共同管理这一体制更加具体化,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深层次制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行政保障,有利于推动粤澳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开发示范区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全新实践样本。
(作者:彭敏静 编辑:孙静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