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米磊谈耐心资本:建议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的“郑国渠”体系

创业·投资赵娜 2024-09-09 18:3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我们相信这是硬科技创业的好时代,一定会迎来新的科技创业浪潮。”9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如是说。

中科创星成立于2013年,旨在培育“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这也是中科创星名字的由来。十多年来,中科创星深耕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硬。

硬科技创业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行业人士们看来,随着我国步入科技创新时代,以股权投资为主、债权投资为辅的方式来满足初创企业资金需求也是大势所趋。

(现场图)

米磊在演讲中表示,我国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并提出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的“郑国渠”体系的具体建议。

“郑国渠”体系的核心在于把大体量资金用市场化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运送到创业公司中去。具体而言,在资金供给层面推动银行、保险、国家大基金等资金发挥主动脉作用,做大国家级母基金,确保耐心资本供给;在资金配置层面发挥硬科技投资机构的毛细血管作用,将金融血液输送到早期的硬科技创新企业中去,通过服务科技创新来助力整体经济“长肌肉,壮骨骼”,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在“郑国渠”体系中,国家级母基金是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筛选出一流的硬科技投资机构,推动做强市场化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

米磊在会后采访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建议也适用于地方国资培育及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来说,地方国资基金管理者通过母基金进行资金配置,并不断优化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能够吸引并筛选出真正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极大地提高地方政府和国资机构的资金配置效率。

在政策建议之外,米磊还分享了中科创星在推动区域创新生态建设方面的实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科创星在上海通过与张江集团合作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前探开展超前孵化和择优进行深度孵化,打造“0-1”的未来技术原始创新策源地和“1-10”的硬科技产业承载区,向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水区”和“深水区”迈进,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政府对未来的方向判断很准,正在从全球引进顶尖的人才,围绕下一轮科技革命方向作突破。”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围绕量子、可控核聚变、合成生物学、航空航天、AI、半导体等出台诸多扶持政策,这将加速科技、产业、人才、资金的集聚,构建出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爆点。

近年来,中科创星积极参与区域创新生态建设,在西安、北京、上海等地作出实践探索。

中科创星的区域创新实践起步于西安,构建了专业从事硬科技产业孵化+创业投资的专业化一站式平台,将合适的领军人才、成熟的创新技术、专业的早期资本、贴身的投后服务高度统一,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服务、科技与市场、研究机构与社会的有效融合,并积极推动“光子产业”集群发展。在北京,中科创星借助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中国科学院和著名高校的科技资源及地缘优势,在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建设了硬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孵化服务平台。

“过去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承接海外技术,现在可以发挥北京、上海、西安等科创中心城市的科技策源地作用,并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辐射和落地到周边城市。”在米磊看来,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能够协调领军人才、创新技术、早期资本、投后服务,实现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服务、科技与市场、研究机构与社会的有效融合。

他透露,通过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团队还在探索科技创新范式,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培育并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向TA提问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注私募股权、新兴产业、创新企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