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出新彩·实干创未来丨22年间他走遍广东124个县区,培养测绘新生力量超2500人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佳楠 广州报道
2024-09-10 13:1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1976年初秋,安徽省枞阳县的一个普通村庄,一名未来对广东省乃至全国测绘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才呱呱落地。

他就是何宗友。自2002年大学毕业以来,扎根测绘一线,22年间何宗友走遍了广东省124个县(区),从一名普通的水准测量作业员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成长道路上,他还收获了“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测绘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他时,他带领着团队成员已连续加班20多个周末,对于这样忙碌且奔波不息的日子,他早已习以为常。当谈起这一系列荣誉称号时,他谦虚地说:“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我对测绘领域其实并不了解。但报考专业时意外被测绘工程专业录取,没想到越学越有兴趣,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测绘行业的技能要求。”

在往后的日子里,秉持着对测绘工作的热爱和严谨态度,大学毕业就加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简称“测绘院”)的何宗友,参与了广东众多重大、重点项目,如全省水准网、GPS 控制网的建立、全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测绘基准以及地理国情普查和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 

如今,为了让自己的测绘技能传承下去,培养更多测绘人才,2020年,“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正式成立。该工作室每年精心组织全省测绘技能人员的业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次已超过2500人,积极参与并指导国家级、省级测绘行业技能大赛,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测绘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高级工程师何宗友,受访者供图)

走遍广东山山水水

“水准测量是最辛苦的测绘外业工作之一。”刚来到测绘院工作的第一天,何宗友就收到了任务,这次工作是在广州番禺黄阁的水准测量项目。

何宗友回忆道:“7月的广州天气湿热,测量员们还要背着几十公斤的仪器在酷热的天气下奔跑,当时感觉自己随时都要中暑,只要停下脚步就很难再走得动了。” 

但他认为,测绘工作讲究的就是精度,一个水准测量读数不准或错误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系统性误差,可能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作为测绘人,尤其在外业工作时,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乐于钻研,不能只知道闷头苦干,还要灵活巧干。

其实,在何宗友读高二那年,乐于钻研、灵活巧干的精神早已有所展露,当时,何宗友生活的村庄里面没有通自来水,打一口水井又很贵。受邻居找专业打井人打井的启发,何宗友就尝试在自家院子里打井,靠着自己勤观察、多琢磨,不到半个月,一口8米深的水井就打出来了。直到今天,何宗友当年打的水井,依然有清甜的水流出。 

从事测量工作后,何宗友也把这种乐于钻研的精神带到测绘院中。2003年,测绘院承担了粤港陆地边界水准联测项目,该项目不仅时间紧迫,还要求极高,必须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无误。在内部工作时,何宗友在实际观测中发现现有的仪器观测顺序并不完全符合现有的技术规范,而在外部环境上,落马洲大桥作为连接粤港两地的重要通道,车辆过关频繁,给测量工作也带来了极大干扰。

面对这些难题,何宗友与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一边深入研究相关规范,一边仔细研读电子水准仪的说明书,终于在当天晚上找到了一个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充分发挥电子水准仪优势的创新方法——即删除第一站读数,从第二站开始观测。为减少外部交通流量对测量的影响,何宗友带领团队选择在深夜时段开展工作,最后成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也得到了香港地政总署的赞扬。

“这次经历不仅是我们团队技术实力的一次展现,更是我们与香港同行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何宗友说。

在他的测绘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还是参与并见证2018年广东省海岸线修测项目的圆满完成。据了解,广东是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省份,其海岸线的变化直接关联到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了全面查清自2008年以来广东海岸线的主要变化,为海岸线的保护与利用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何宗友带领团队跋山涉水,穿越复杂的海岸地形,终于在2019年11月提前完成了海岸线修测任务。这一项目也在后来荣获2023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

以此为缩影,从业22年来,何宗友走遍了广东省124个县(区),水准里程突破了1万公里。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并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及省市级重点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广州市、清远市等地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珠海1:2000调绘测量、地理国情普查以及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还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站的建设与维护等,累计参与的项目产值近6.5亿元。 

“老家安徽我只去了一两个地方,但广东的山山水水我基本都走遍了。”何宗友说,虽然自己的起点不高,但在广东的经历让自己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更加坚定了在测绘领域深耕细作的决心。 

测绘技能的创新与传承

测绘行业根据工作情形分为外业和内业。早年在外业工作时,测绘院80%的业务是外业,何宗友肩背30~50公斤的标石就往山地、田中跑,在现场获得精准的一手数据是他钻研的日常。但随着测绘事业发展,测绘院面临的项目也越来越复杂。 

何宗友及其同事曾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领域遭遇重重挑战,工作繁重且耗时,常常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然而,科技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取代了众多重复性劳动。现在,他们借助北斗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无人船等新型科技装备,并融合人工智能解译技术,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动态精准定位与变化信息的自动化监测。

这项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违法用地高效识别、耕地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精细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还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测绘工作的边界已被彻底拓宽,不再拘泥于传统框架,而是深度融入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灾害快速应急响应乃至疫情防控等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展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何宗友也由此随着测绘院业务升级的需求,从外业测量员向内业工程师转型。目前,在新技术赋能下,测绘院有80%的人员基本都在从事内业工作,这种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测绘工作更加安全、便捷。

“测绘院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是广东省测绘行业的缩影,代表了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何宗友说。 

何宗友在内业工作时发现,面对越来越丰富的测绘技术,自己旧有的成长路径已经不适合现代测绘人才培养时,如何将自己的一技之长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传承下去,成为他需要思考的课题。

由此,2020年,测绘院成立了“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明确了要以“全省测绘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新定位。何宗友的工作重点也从最初聚焦于院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步拓宽至覆盖全省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测绘人才培育体系。 

“我们每年都精心策划并举办全省测绘高技能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累计培训人数已超过 2500 人次,为测绘行业培养更多新生力量。”何宗友表示,工作室培养出来的新时代测绘人才,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成为了项目的骨干力量,还积极参与自然资源调查、北斗应用等重大测绘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当无人机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迅猛发展,成为提升测绘效率与精度的关键工具时,何宗友也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并成功研发了“在线无人机航摄仿真飞行与培训系统”。

这一系统改变了传统无人机培训的模式,系统内置的仿真飞行环境高度还原了真实飞行场景,让学员在虚拟世界中就能掌握无人机操控的精髓。经过实践验证,原本需要一个月的传统无人机培训,在仿真训练系统的辅助下,仅需7天即可完成培训并考取证书,进一步推动测绘人才培养技术的创新发展。其项目中“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摄技术的影像地图更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

“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职能与优势,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测绘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测绘事业与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何宗友表示。 

据了解,为培养出更多测绘专业技能人才,“何宗友技能工作室”正积极投身于国家级、省级测绘行业技能大赛的筹备与指导工作中,累计参与并助力了5次国家级、7次省级赛事的举办。

目前,该工作室已培养出包括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测绘技术能手4名、广东省技术能手14名。同时,院内培养了22名注册测绘师,今年还举办了覆盖全国的注册测绘师考前培训班,参训人员数量突破1万人次,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作者:吴佳楠 编辑:孙静芳)

吴佳楠

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涉及科技、低空、城市更新等领域,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