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融大咖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刘煦婷:国际仲裁领域的重心从欧美转向亚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张伟泽 香港报道
2024-09-18 20:5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香港报道

9月11日-9月12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合办的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会展中心举行。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刘煦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贸易增长等原因,近年来国际仲裁领域的重心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中国在国际仲裁领域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国际仲裁的多样性也因此增加。

刘煦婷指出,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为例,过去十年,中心处理的仲裁案中,有超过210个案件的当事双方涉及中国内地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涉及超过30个司法管辖区。

刘煦婷表示,商贸合作避免不了出现争议,而仲裁就是解决相关争议的其中一种方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一般涉及大量的资金,同时包括不同的法律地区。在此情况下,良好的争议解决机制,可以让投资者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投资更有信心。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刘煦婷认为,香港在国际仲裁领域的发展具有优势。香港拥有健全、高效且透明的法律制度,所采用的是国际商贸领域熟悉的普通法制度;同时,香港也拥有众多法律专业人士,包括超过13000名执业律师及执业大律师,以及数量可观的注册外地律师,这为在香港营商的企业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和帮助。

刘熙婷进一步表示,与祖国的联系也是香港在国际仲裁领域的优势之一,香港与内地签署了很多民商事司法互助安排,可以更好地执行仲裁裁决。

2024年1月29日,《内地民商事判决(相互强制执行)条例》(第645章)(《条例》)和《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民商事安排》)正式生效。在《民商事安排》的新机制下,当事人可减少或免除就同一争议在内地和香港的法院分别提出诉讼的需要,降低重复诉讼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费用和时间成本。

谈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国际仲裁领域的竞争,刘煦婷表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并不是竞争关系,双方在仲裁领域各有特点,各有优势。由于国际仲裁领域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亚洲对于国际仲裁的需求量增加,在同一个区域拥有两个优秀的仲裁地有利于该地区的国际仲裁发展。

据悉,成立于1985年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是全球三大首选仲裁机构之一,自1997年起成为香港仲裁的法定指定机构,累计已处理超过1.1万宗仲裁案件。刘熙婷表示,未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将会紧贴用户需求,不断提升仲裁的效率以及透明度,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内地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

以下为对话实录:

香港国际仲裁发展具有优势

《21世纪》:“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明确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中心。你认为在国际仲裁领域,香港有哪些优势?

刘煦婷:我简单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首先,我认为香港拥有一个非常健全、高效且透明的法律体系。“一国两制”对于香港而言,是一项重要优势,因为香港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地区,这是香港的独特之处。此外,我们的《仲裁条例》是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制定的,与国际惯例接轨。除此之外,香港与内地签署了众多民商事司法互助安排,包括仲裁裁决的执行,这也是香港的一大优势。

其次,香港的法院对仲裁给予了高度支持,并且尊重仲裁协议,这对于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争议解决中心至关重要。除此之外,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其法律市场同样非常开放。除了本地律师,内地及海外律师也可以在香港执业,既可担任仲裁律师,也可担任仲裁员,这对香港的仲裁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由于我所在的机构是一家仲裁机构,我认为仲裁机构在推动政策和仲裁案件办理方面,亦发挥着关键作用,对香港仲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香港在国际仲裁领域与新加坡之间的竞争?

刘煦婷:从我的角度来看,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并非所谓的竞争关系。回顾过去十年,亚洲的仲裁行业发展迅猛,许多原本在欧美解决的案件如今转移到了亚洲。全球对国际仲裁的需求十分旺盛,拥有两个或更多的优秀仲裁地实际上对于区域的仲裁发展是一件好事。我认为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各具特色与优势,彼此之间更多的是互相学习。这种良性竞争将推动仲裁行业不断进步与创新。

《21世纪》:你认为香港在国际仲裁领域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刘煦婷:我认为,香港所面临的挑战与新加坡及其他仲裁地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首先,仲裁中心要维护自身的中立性和独立性,这是其获得信任的基石。同时,许多用户对仲裁案件处理的效率也有着较高要求。此外,随着科技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仲裁中心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新趋势,提升仲裁销量,这也是当事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些方面,香港与其他仲裁地一样,都需要保持关注并不断提升应对能力。

《21世纪》:国际商贸一般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面对不同的法律体系时,国际仲裁一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争议?

刘煦婷:所谓的国际仲裁,涉及很多不同的法律体系和不同的管辖区。处理这些争议的第一步是当事人选择一个支持仲裁的仲裁地,例如香港。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案件中,香港是最受欢迎的仲裁地。其次是选择一个仲裁机构和一套成熟的仲裁规则,这对于整个程序的推进至关重要。关键的第三步是仲裁庭的组成,这通常由双方当事人各自委任一个仲裁员,然后这两个仲裁员尝试共同选定一个首席仲裁员。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则由仲裁机构代为委任。

高质量的国际仲裁能够改善“一带一路”营商环境

《21世纪》:你认为高质量的国际仲裁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商贸发展有什么帮助?

刘煦婷:良好的争议解决机制至关重要,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通常是长期合作,涉及大量资金和多个不同法律区域。尽管机遇众多,但争议在所难免。因此,一个具有确定性且双方当事人都有信心的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者对新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的信心。

《21世纪》:除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中国香港和全球其他地方还有着很多不同的仲裁机构。这些不同的仲裁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煦婷:不同的仲裁机构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关系。亚洲地区在仲裁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内地的仲裁机构表现亮眼,市场广阔,资源丰富,人才众多。不同市场的仲裁机构各有特色,有很多机会给我们在行业内去交流各自的一些经验。例如,香港在5月举办了ICCA(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吸引了1400多名参与者,许多仲裁机构参与了此次大会。这样的活动展示了我们的仲裁机构之间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仲裁的发展。

《21世纪》:不同的仲裁机构在处理案件时有哪些不同?

刘煦婷:不同仲裁机构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区别。以“港仲”(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为例,它采取“light touch case administration”,即“轻管理”,尽量让当事人去制定他们认为适合自己情况的仲裁程序。有些机构可能会在仲裁裁决出来后进行一个正式的审查过程,但港仲比较关注效率,因此并没有这个步骤。港仲要尽快把仲裁裁决发给当事人。在仲裁员收费方面,有些机构可能按照争议标的来收费,而港仲的收费则有弹性选择,当事人可以用小时费率或者按照争议标的金额来决定仲裁员的收费,这也体现了“轻度管理”。

中国在国际仲裁领域话语权得到提升

《21世纪》: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刘煦婷: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处理了很多涉及内地企业的案件,很多时候是国企。香港仲裁对于处理与中国内地相关的案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过去十年,我们大概有超过210个案件涉及其中一方是内地当事人,另一方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涉及的法律区域超过30个。在行业方面,港仲特别是在建筑工程、基建项目、金融等领域的争议解决有经验。

《21世纪》: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国际仲裁目前有什么样的趋势?

刘煦婷:近十年的趋势来看,以前欧洲、北美地区是国际仲裁的重心,但可能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现在有更多仲裁发展逐渐转移到了亚洲这边,近些年来国际仲裁领域的重心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中国在国际仲裁领域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国际仲裁的多样性也因此得到增加。

策划:于晓娜 

记者:张伟泽

监制:朱丽娜

编辑:和佳 朱丽娜

设计:黄丹虹

视频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实习生龚媛媛、温博宇、陈赖知幸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张伟泽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