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财政将如何加力逆周期调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10 05:00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金融、地产以及资本市场等各领域利好政策频出,带动资本市场信心重塑以及市场对政策出台和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对于财政来说,在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的情况下,考虑到年内面临一定的财政缺口,后续可能会通过增发国债等方式保持财政支出强度以及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不及年初预算,支出进度同样偏缓。今年1~8月公共财政收入下降2.6%,其中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1.7%,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3%,税收收入的下降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业缓税以及去年年中减税和提高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另一方面也与经济复苏斜率放缓以及通胀低位运行有关。若剔除掉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以及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等因素带来的扰动,则可比口径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但仍低于3.3%的全年收入预算增速。在平衡财政的框架下,今年以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5%,全年预算完成度60.9%,同样低于往年水平。

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制约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以收定支下支出受限。今年1~8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3.6%,房企拿地意愿较低,受此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25.4%,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滑21.1%。由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进行,因而在收入下降的背景下,今年1~8月的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下降15.8%,较年初预算中设立的18.6%的增长存在一定差距。

年内存在一定规模的广义财政缺口。今年1~8月广义财政(包含一般公共预算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17.5万亿元,同比下降6.0%,广义财政支出22.2万亿元,同比下降2.9%,对应4.7万亿元的广义财政赤字,历史上同期仅次于2022年。从年初制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来看,2024年广义财政收入预算为29.5万亿元,较2023年决算增长2.5%,而广义财政支出预算为40.6万亿元,较2023年决算增长7.9%。通过将今年实际的财政收支情况与年初预算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年内存在一定规模的广义财政缺口。

财政端近期已呈现出一定的发力信号。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自8月以来,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使用有所加快,截至9月末专项债已经发行2.83万亿元,发行率达90%,项目开工率达85%。此外,今年发行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除用于“两重”建设外,还包括3000亿元用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制造业投资以及消费品零售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抓紧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内将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这将有助于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

后续或将通过增发特别国债等方式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回升。

在广义财政收入下降以及以收定支的模式下,今年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且年内存在一定的财政缺口。考虑到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等,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我们认为年内可能会通过提高赤字率、增发特别国债,或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等方式,弥补财政缺口,投向领域可能包括补充银行资本金、刺激消费以及化解地方债务等。

8月以来政府债发行节奏加快,释放出财政积极的信号,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及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考虑到年内面临一定的财政缺口,为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后续财政将会进一步加力,可能会通过增发政府债等方式,努力完成全年预算支出,保障民生、提振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