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当地时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达龙·阿杰姆奥卢(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鲁滨逊(James A. Robinson),以表彰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奖委员会评价称,“缩小国与国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这些获奖者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企业家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去世,其在遗嘱中写道,大部分财产将用于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及和平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及和平奖项颁发。
与其他诺贝尔奖不同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唯一一个并非根据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遗愿设立的奖项,该奖正式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繁荣?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重点在于社会制度与国家繁荣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法治和包容性体系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剥削性制度则会导致低增长和社会停滞。
阿杰姆奥卢1967年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人选,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理论。他还是多本畅销书作者,包括《狭窄的走廊:国家、社会和自由的命运》《国家为何失败:权力、繁荣和贫穷的根源》等。
约翰逊1963年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专攻宏观经济学、新兴市场与国际经济学,研究重点包括经济危机、制度与全球经济改革。
鲁滨逊1960年出生,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曾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任教,他和阿杰姆奥卢、约翰逊合著有《繁荣的制度根源》。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三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实至名归,阿杰姆奥卢对经济学的贡献整体要比其他两位更大。我们对于经济繁荣的理解的确需要深入考虑政治体制与政治权利分配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推动了经济学界在这一重要方向的努力。
与此同时,王勇也指出,这三位学者提出的相关理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解释力并不很强。在解释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东亚整个地区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还有更多理论创新的空间。
确保人工智能与人类形成互补
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近,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对这一热点话题给出了自己的洞察,全球需要新的制度来确保人工智能带来经济繁荣。
上善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ChatGPT崛起之后,人工智能领域一片欢呼声,马斯克、盖茨虽然发出一些警告,但实际上也属于“谨慎乐观派”,学术界出现了反对声音,包括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辛顿。如今,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阿杰姆奥卢,这非常有意思。
阿杰姆奥卢和约翰逊警告称,推动自动化发展面临着重重危险,若要实现共同繁荣,必须确保人工智能是与人类形成互补,而非取而代之。改变技术变革的方向虽不容易,但可以实现,世界各地政府应该采取以下五项原则,帮助人工智能走上一条与人类互补而不是取代人类的道路。
一是改革商业模式。占主导地位的人工智能开发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无偿征用消费者数据,这些开发者对数字广告的依赖也会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消费者注意。政府需要为所有消费者的数据确立明确的所有权,并应对数字广告征税。要让人工智能惠及全民,就必须实现更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甚至促成更多的竞争。
二是更新税收制度。根据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税法,人力型企业承担的税负要比专注于用算法实现工作自动化的企业税负更重。为了更好地激励企业采用与人类互补的技术,政策制定者应潜心制定一个更对称的税收结构,平衡雇佣、培训劳动力和投资设备与软件的边际税率。
三是提高劳动者话语权。由于劳动者将受到人工智能的深刻影响,其应该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拥有话语权。政府政策应限制将未经测试或测试不足的人工智能应用于可能使劳动者处于危险之中的场景,例如高风险的人事决策任务或工作场所监测和监督。
四是资助更多有关人工智能与人类互补性的研究。研发与人类互补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更多支持,政府应促进竞争和技术投资,将人工智能工具与人类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改善重要社会部门的工作。一旦取得了充分进展,政府就可以鼓励进一步投资,并提出建议,商讨与人类互补的技术是否适用于公费的教育和卫生保健项目。
五是提高政府人员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将触及政府投资、监管和监督的各个领域。在政府内部建立人工智能咨询部门,可使政府机构和监管人员做出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
虽然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五年使全球GDP实现增长,但阿杰姆奥卢和约翰逊认为,增长幅度不会像人工智能狂热分子所说的那么大。需要警惕的是,从目前的轨迹来看,人工智能产生的第一重影响可能是加剧工业国家内部的不平等。中等收入国家和许多低收入国家对当前的道路也忧心忡忡。新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将很快在各地得到应用。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没人能确保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机会能超过其所摧毁的就业机会。
“如果我们能将人工智能引上一条与人类相辅相成的道路,同时利用它来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那么世界各地都将从中受益。但如果一味追求自动化,共同繁荣将更难实现。”阿杰姆奥卢和约翰逊提醒。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