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雨点CTO许慎:前沿科技不仅仅是赋能业务,还可以解决合规问题丨数字金融3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4-10-2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杭州报道 把握数字技术革命的契机,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成为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手段。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数字金融首次被列入金融业“五篇大文章”,并随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凸显了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在建设金融强国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金融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借助于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业务效率与准确性,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在客户体验、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实现了有效提升。

“实际上,很多前沿科技解决的不仅仅是业务问题,还有合规问题。”小雨点集团首席技术官许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这就是我们关注的监管科技(RegTech)领域。小雨点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创新科技手段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的金融科技平台。


多模态技术应用于贷前审批,识别真伪资料

风控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在某些金融场景下,风险的识别体量更大、复杂性更高,需要利用更有效的、更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快速适应,降低管理成本,有效识别欺诈行为。

许慎举例说,申请经营性贷款需要提供经营场所照片,张三申请成功后,李四可能会拿着张三的经营场所照片作为审核材料。若此时审核工作由两位不同的审批员负责,且后一位审批员未查看过张三的照片,就可能无法察觉李四使用了他人照片的情况。小雨点的“火眼”系统能够全量扫描并比对照片相似度,将照片矢量化并存入数据库,以提高识别效率,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应用场景。

还有一类比较复杂的应用场景,类似于养殖场这样相似度非常高的经营场所,单从表面排列布局上很难分辨出是否为同一家。许慎说,“有经验的审批员会不局限于观察养殖场的主要特征,还会注意到一些次要特征。比如,在墙上投下的影子、墙上不同位置的油斑等。然而,这种方法非常依赖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新手或没有经验的审批员可能就无法识别出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审批员,在长时间观察后也可能产生视觉疲劳。”

“火眼”系统采用AI机器视觉算法,不仅能比较关键性生产资料,还能对比次要特征。因此,哪怕是换了个角度拍照,“火眼”系统依然能够识别出来。许慎指出,“大模型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多模态阶段,不仅可以理解文字、输出文字和图片,还可以理解照片。这就是‘火眼’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信息交互验证的能力进行欺诈识别,加快了信贷审批的效率。”

使用技术做风控,有时会带来不一样的“意外”。许慎表示,我们在分析AI应用时发现,态度好的借款人不一定还款,态度差的意愿有可能反倒高一些,与人的直觉认知有所不同。

目前AI大模型应用已在小雨点的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实现了全覆盖。贷前阶段,自研“火眼”系统实现风控“会看”能力;结合多模态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与文本等多源信息,精准识别客户需求并实时响应,实现了贷中系统“会听”能力;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判断,不断优化贷后管理体系动态调整贷后策略,打造了贷后系统“会懂”的能力。

具备“会看”“会听”“会懂”能力的“模范员工”,大幅提升了小雨点及其金融合作伙伴的金融服务质效。许慎说,互联网业务很看重用户的黏性。利用大模型的生成式技术生成的语音对话,还可以进行贷款确认的动作。将借款人的信息与事先设定好的话术相结合,就可以和借款人展开交流并记录情况。同时,通过对参数的调整,大模型可以变换出不同的音色、语调、语速,让借款人感到更亲切。

谈及大模型在金融场景下的应用,许慎表示,“我们开始也走了一些弯路,尝试自己微调训练大模型,但效果并不好,虽然会增加准确度,但也大幅增加幻觉,降低稳定性,因为技术上高质量的大模型对数据量和算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在实际业务场景应用中大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经验是需要更精确地组合不同的大模型,同时需要借助自有小模型,交叉使用、各取所长。”

数字技术赋能合规自我审查,降低合规成本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局限于业务场景,还可以用于机构的合规自我审查。

许慎告诉记者,“我们的质检团队会回听外呼录音,检查业务员是否有违规行为,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人工一般是靠经验,具体到每个人的执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通常,业务团队每天会产生总长上百个小时的电话录音。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即便只是小范围抽样,人工核查也难免会疲劳,忽略掉一些违规电话。引入数字智能技术后,就可以实现全覆盖、7×24不间断地核查工作。”

针对业务员贷后环节的质检,主要是看业务员的操作是否符合监管规定,属于监管科技的范畴。许慎举例说,在打电话时,首先需要与对方确认是否认可自己的贷款,这是合规的基本要求之一。此外,还有很多更细致的合规规定。有时接听的电话可能并非借款人本人,而是他的担保人、联系人,甚至是他委托的中介。在这种情况下,业务员就不能主动提供贷款的详细信息,而需要让对方自己去确认,否则就构成了信息泄露,这是不合规的。

金融是严监管行业。如果有金融手段的支持,企业的合规成本会降低,效率也会提升。在许慎看来,通过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科技方式来应对合规要求,效率和质量会有质的提升和飞跃,相信未来在监管科技领域会出现更多的成绩出来。

尤其是出海渐成风潮,对于出海企业来说,监管政策是最大的风险。“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距离、更广泛覆盖的监管,更加凸显了科技在监管中的重要性。”许慎表示,我们需要提升监管对接的速度和效率,同时降低监管维护的成本。否则,竞争力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失去出海的机会。监管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给企业展业提供帮助,还能为监管提供工具,提前防范市场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机构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还面临着黑灰产带来的困扰。这些黑灰产组织规模庞大且体系健全,利用借款人对金融知识的不了解,诱导借款人进行不合理的维权行为,甚至教唆他们采取过激手段来对抗金融机构。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还加剧了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许慎向记者表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借助AI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识别并应对这些黑产行为,并根据不同产品进行调整和优化。

他进一步指出,“黑灰产往往会诱导用户采取极端行为,以触发业务人员出现过激反应,以此来投诉。尤其是客服外包人员往往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每天需要拨打大量电话,面对各种态度各异的客户,难免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刺激就爆发,说出不符合规范的话,或者因为缺乏经验而违规操作,比如泄露隐私等。因此,监管合规的质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慎认为,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培训,以确保业务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专业、冷静的态度,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机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真的有业务不小心触犯了监管合规要求,我们通过质检及时发现后,可以提前介入,和客户做好沟通工作。其实,我们在做质检的过程中,通过积累是可以发现黑灰产的共性,从而更好地对黑灰产进行识别,也能更好地结合生成式AI加强内外培训和宣导工作,从而将合规风险管理前置,营建更加健康、高效的普惠金融环境。

(作者:边万莉 编辑:方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