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蕊、向秀芳 华盛顿、纽约报道
当地时间10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基于全球货币政策将继续放松的预期,金融环境保持了宽松,新兴市场仍具备抗风险能力,资产价格的波动在总体上也维持在了较低水平。
报告强调,虽然宽松的金融环境使得近期风险可控,但也同时促使了脆弱性的积累,例如资产估值处于高位、全球私人和政府债务攀升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了杠杆的使用。这些脆弱性可能会放大负面冲击从而加剧未来的下行风险。在高度的经济不确定性与较低的金融波动性之间脱节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放大效应的可能性已经增加。
自新冠疫情以来,在通胀冲击、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新技术兴起和气候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表现和政策一直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通过研究宏观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与未来产出增速、资产价格和银行贷款增速的下行尾部风险的关系,探讨了这种不确定性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会显著增加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下行风险,而当宏观金融脆弱性很高或金融市场波动性较低时(即存在宏观经济-市场的脱节时),这种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强。
报告提醒,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通过贸易和金融联系带来跨境溢出效应。建议各国应实施充分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充足的储备缓冲,以及降低财政脆弱性,从而建立更可信的政策框架并增强抗风险能力,有助于缓解宏观经济高度不确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果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不确定之间的“脱节”现象持续存在,将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什么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财务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比亚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杠杆和期限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同板块之中。虽然其中一些受到金融审慎监管的约束,但并不是所有机构都会受到约束。因此,一旦经济不确定性突然爆发,一些机构就可能会被迫解除所持头寸,这包括在固定收益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的杠杆交易。
“我们在今年8月份的市场波动中看到一些类似现象,当时全球股票市场出现大规模抛售,一些固定收益市场也不例外,比如出现跨国套利交易。市场波动性迅速上升导致出现强制的去杠杆化,放大了资产市场的下行趋势。不过,8月这一幕持续时间很短,抛售之后,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开始买入。但如果这种抛售持续更长时间或者更猛烈,就可能出现金融稳定问题,或者导致金融部门陷入困境。”托比亚斯·阿德里安说。
(作者:周蕊,向秀芳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