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从330亿到850亿,光启技术市值快速攀升背后的裂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欧雪 深圳报道
2024-11-01 16:5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10月31日,光启技术(002625.SZ)披露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20.05%,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规模。

2017年,“龙生股份”更名为“光启技术”。随后,光启技术开始向超材料产业大力推进转型,其间市场对其“高科技”属性一直争议不断。而光启技术宣称自己是国内唯一一家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公司。

据其披露,公司超材料业务主要是指新一代超材料技术在尖端装备领域的应用,按使用场景可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其产品已经迭代到第四代,具备雷达探测全隐身能力,适用于各类尖端装备。

今年以来,光启技术的市值创下了上市以来最高值。截至11月1日收盘,光启技术市值达852亿元,年内股价涨幅接近170%。

在资本“爆炒”的背后,光启技术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价值逻辑?

从“隐身衣”到尖端设备的摇摆

在超材料技术之前,光启系还曾推出过许多引起热议但又归于沉寂的产品。

早在2011年,光启技术在深圳高交会上展示了“隐身衣”的原型,号称其可以让穿戴者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多种波段下实现隐身。

2014年,光启技术收购了新西兰的马丁飞行包公司,并在2016年的深圳高交会上展示了马丁飞行包的飞行表演,表示其是一种可以让人类实现个人飞行的喷气背包。

这些产品一度吸引了市场热烈的关注,但由于未能大规模商业化,光启系的“高科技”属性屡遭质疑。

与此同时,光启系的核心人物,即当前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

也是在2014年,刘若鹏带领光启赴香港借壳上市。同年3月18日,光启决定斥资16亿参与A股上市公司鹏博士的增发。

次年2015年,刘若鹏带领光启系入主龙生股份,通过达孜映邦和光启空间技术成为其实控人。

2017年,“龙生股份”更名为“光启技术”并完成了工商变更,刘若鹏担任董事长,高管也全部更换为光启的团队成员,自此,光启技术开启了进军超材料的新篇章。

2017年至2020年,光启技术不断调整其在超材料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

2017年,公司的目标定位是进入超材料智能结构行业和超材料军用装备行业;2018年,发展目标调整为超材料在尖端装备与可穿戴式智能装备领域应用,以智能头盔切入;2020年,光启技术明确尖端装备业务是公司超材料业务的核心领域,批产产品主要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 ,当年光启技术709基地一期项目完成封顶,超材料开始规模化生产。

而此前,光启系的不少科技故事都走向沉寂,超材料技术产品赢得市场订单令不少人为之一振。

期间,公司的超材料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从2018年的1.3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2020年,公司超材料行业的营收首次超过原有主营业务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营收,营收占比达64.11%。

超材料规模化生产 命运转折点

将超材料技术推向规模化生产,是光启技术发展的关键一步。

2021年3月,公司709基地一期生产部分率先竣工并投入使用,可年产4万公斤超材料产品。

同年,公司开始大规模交付尖端装备产品,超材料业务营收增长至6.12亿元,同比增长 50.01%。

同时,光启技术还透露了超材料产品商业落地的重要信号:报告期内,公司某大型复杂超材料构件产品顺利通过客户验收,由研制阶段转入批产阶段,并收到了投产通知。

紧接着,在2022年1月,相关供货合同正式签订,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为公司自成立以来签署的金额最大的单笔销售合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光启技术业绩增长提速。2019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从4.81亿元猛涨至14.94亿元,净利也在5年时间内翻了5倍,从1.15亿元增至5.83亿元。

在2023年,由于汽车零部件业务板块越来越边缘化,并持续面临亏损压力,光启技术决定将原汽车零部件业务从公司剥离。

从今年前三季度最新数据来看,光启技术实现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20.05%,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规模。

单从第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9.43%;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9.48%。

刘若鹏此前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处于超材料应用的10到100的快速扩张阶段。

今年以来,光启技术先后发布两次重大合同公告,分别与客户签署了7.2亿元和8.27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和研制合同,均为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两次的合同总金额合计15.47亿元。

也在今年,光启技术宣布,为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自身债务问题,维护控制权稳定,已经遴选出三家战投方,分别是两家具有政府国资背景的基石投资者以及一家机构团组战略投资者。

对于引入战投的原因,刘若鹏向记者表示,两家基石战投都是国有独资,代表政府。在这一块公司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公司产业链的发展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这些方面,他们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刘若鹏透露,之前很多人一直都在诟病公司机构投资者少了,所以这次公司就特意增加了一个机构团组成为战略投资方。这样的话,战投不仅可以伴随公司长远发展,还可以与公司在资本市场相伴而行。

得益于业绩增长和战投的加入,光启技术的市值自8月份的330多亿元开始快速攀升,截至11月1日午间收盘,公司市值接近880亿元。

北上拓展 ,新的希望

刘若鹏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致力于构建超材料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以支持生产制造、交付和产品的迭代更新。

此次与三家资本的携手,是光启技术构建超材料产业链生态的重大举措之一。

刘若鹏此前告诉记者,公司当前产能仍非常有限。所以除了709基地,株洲市政府作为其中一家基石战投方的主管单位,近期与光启技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株洲高新区建立905基地。

905基地近一期的用地就达到了200亩,接近709基地一二期的用地面积,同样是包括超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检测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中心,计划明年投产即满产。并在一期用地邻近预留二期用地约200亩,预留三年;预留三期产业园用地约600亩。

同时,记者还获悉,目前光启技术正与株洲市相关专业高校展开合作,目前已有280名左右高校学生至709基地参加研发,预计到2024年年底,株洲市高校合作员工人数会超过1000人。

有市场人士分析,光启技术引入天津津南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预示着公司有可能考虑在天津布局。

知情人士透露,光启技术有意形成珠三角、长株潭、京津冀地区由南向北的产业辐射和覆盖,以加速超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光启技术拟协议转让股份引入战投,产能持续扩张助力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同时,东北证券也提示,公司还有订单下滑,扩产进度不及预期,业绩和估值判断不及预期等风险。

刘若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我们一直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制造大量关键部件,因此我们进入低空经济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刘若鹏称。

他进一步表示,公司将在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召开发布会,推出基于超材料技术所研制的新型低空航空器装备,同时公布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规划布局和最新进展。


(作者:欧雪 编辑:朱益民)

欧雪
向TA提问

记者

立足深圳,关注企业与资本故事,研究外贸、交通、高新技术等产业生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