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多渠道提高收入并优化消费供给,提升居民幸福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2 05:00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时间利用分配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时间利用调查是从居民时间分配和利用的角度,分析居民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质量,调查不仅关注于居民在工作、学习、家庭责任和休闲活动等方面的时间投入,而且还涵盖了个人生理必需活动和无酬劳动等领域,相关数据能够为改善民生福祉、科学制定社会民生政策提供坚实支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与社会分配秩序。

时间是我们一切财富中最为宝贵的部分,能否具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是丈量美好生活的尺度。客观来看,劳动时间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劳动生产率,休闲娱乐时间能在一定侧面反映幸福感。因此,很多国家都把时间利用情况作为测量国民福祉的一个重要维度,周期性的调查时间利用并形成相关指数来显示幸福度。

本次调查显示,交通活动领域的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1小时2分钟,远远高于2018年的38分钟,表明人们用在交通上的时间大幅增加,这也反映了交通拥挤的状况。

一个变化最大的时间安排是互联网使用时间大幅增加。2018年的数据显示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本次调查的结果是,互联网使用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5小时37分钟,比2018年增加2小时55分钟;互联网使用活动参与率为92.9%,比2018年提高35.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短视频平台流行以及网络购物普及有关。

调查数据显示,购买商品或服务活动的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43分钟,比2018年减少37分钟;活动参与率为34.1%,比2018年提高13.0个百分点;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互联网的居民比例为54.7%,比2018年提高38.1个百分点。居民购买商品或服务活动时间的缩短,反映出网络购物、在线生活服务等对居民的消费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但是,同时社会交往活动居民每日平均时间为18分钟,比2018年少了6分钟。

毫无疑问,互联网在“争夺”时间的“竞赛”中获胜,比6年前每天多出了近3个小时。网上的娱乐、商业与社交正逐步取代一些线下世界的活动与活动时间,虽然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也减少了一些现实世界的各种活动,这可能降低居民真实的幸福体验。为了吸引注意力,互联网不断通过压缩时间来满足人们的欲望,比如快递、外卖、短剧等都尽可能地缩短时间。这可能会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效率体验,但也需要相当一部分从业者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

应该以多种方式和举措优化不断提升消费供给质量,支持并鼓励居民将个人支配的休闲时间,更多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各类活动之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