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李卫东:推动疫苗处方走深走实,深化医防融合

21新健康季媛媛,李佳英 2024-11-07 15:25

GSK再赴进博之约,聚焦“深化医防融合,共筑健康中国”创新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季媛媛 见习记者李佳英 上海报道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如期举行,GSK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点活动再赴进博之约。

进博会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更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以及“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GSK多款疫苗产品加速在中国落地。其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与进口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希瑞适已在中国成功实现商业化。

在进博会期间,GSK不仅带来了创新驱动的疫苗产品,还积极参与了公共卫生论坛,举办了“深化医防融合,共筑健康中国”圆桌论坛,与多方深入探讨医防融合模式,共同推动中国疾控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GSK积极倡导并践行疫苗处方试点工作的落地开展,旨在提升创新产品的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受益。

GSK副总裁、中国疫苗业务负责人李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GSK铭记“立足中国,携手中国,服务中国”的承诺,聚焦创新内核,携手本土合作伙伴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提升疫苗可及性。未来,GSK将持续推进疫苗创新,助力疫苗处方创新模式的实施与落地,将“医防融合、预防先行”落在实处,持续为中国公众带来更积极的健康影响力,为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再赴进博会:GSK疫苗板块引领创新潮流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进博会对创新产品在加速引进、获批、上市等程序具有推动作用。

李卫东介绍称,优质产品如同千里马,进博会则如同慧眼识珠的伯乐,为创新产品提供了宝贵的展示舞台。目前,GSK已打造出覆盖儿童至成人全年龄段的丰富产品线,致力于为全球25亿人口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此次进博会上,GSK展台将由“战略管线及研发”“疫苗”“呼吸”与“特药”四个部分组成。

在本届进博会,GSK带来的不仅是创新驱动的疫苗产品,更是对中国市场深刻理解与精准布局的体现。其中,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三次获得医药界的“诺贝尔奖”——盖伦奖(Prix Galien Award)。欣安立适有效填补了中国在带状疱疹疾病预防领域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疫苗预防体系。获益于进博会溢出效应,欣安立适迅速在中国完成商业落地,这对于降低带状疱疹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促进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另一款进口二价HPV疫苗希瑞适同样“出身名门”,是目前唯一采用创新佐剂系统的HPV疫苗。该创新佐剂系统凝聚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果,将预防先行落在实处,助力推进中国消除宫颈癌行动及目标早日实现。

在技术层面,GSK多年来深耕佐剂研发领域,多款产品均采用了创新佐剂。

佐剂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强剂,能够显著提升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在疫苗中加入佐剂,对于应对疾病大流行或紧急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佐剂能够减少每剂疫苗所需的抗原量,从而提高疫苗的生产能力,保护更多人免受疾病侵害。

“从疫苗研发体系来看,GSK在全球范围内有1/4的研发管线专注于疫苗领域,目前已有超过二十款候选疫苗处于研发和注册阶段,涵盖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多个重要领域,致力于为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李卫东进一步指出。

目前,GSK疫苗已在美国、比利时等国设有多个研发中心。李卫东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GSK会力争中国研发速度跟全球同步,缩短时间,第一时间把全球最创新的产品引入中国。此外,GSK也希望能够引进海外资源为中国市场服务,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引进优秀的创新产品,惠及更多患者。

推动疫苗处方:提升疫苗可及

要让大众真正获益,除了不断推出优质的创新产品,更需思考如何助力推动中国医防融合体系的创新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疫情之后国家疫苗预防应急体系的构建,均凸显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然而,相较于儿童疫苗接种的高覆盖率与公众认知度,中国成人疫苗接种工作则显得相对滞后。与此同时,中国面临老龄化与慢性病的双重挑战。

中国疾控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较低,且常同时存在慢性疾病,罹患感染性疾病(例如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的风险增高,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此背景下,疫苗处方的需求被逐渐看到。据了解,疫苗处方是一种由全科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开具的处方,用于推荐或指导患者接种特定疫苗。这种处方与传统的疫苗接种方式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根据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和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疫苗接种建议。

作为提升疫苗普及性与可及性的重要手段,疫苗处方的意义在于将疫苗与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

目前,上海、广东、湖北、浙江、山东、重庆等地积极探索“试水”疫苗处方,陆续启动了由“全科医生开具疫苗处方/健康处方”的试点工作。GSK也在积极响应号召,深度参与到相关的项目中并提供平台支持。

在推动疫苗处方方面,GSK更是展现出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与坚定的执行力。李卫东强调,要助力中国疫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推进疫苗处方是关键。

“例如,患者在呼吸科就诊,临床医生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是因为患者免疫力低容易罹患相关感染性疾病。过往大部分综合医院和综合医院没有接种点,患者不能及时前往接种,可能出现离开医院后就疫苗犹豫的现象。因此,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疫苗处方给到患者对应医嘱,患者也可以借此前往社区医院进行接种,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李卫东表示,推进疫苗处方在提高可及性与便利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率先关注并实践疫苗处方政策的企业之一,GSK正积极在多个层面推动疫苗处方制度的深化落实,旨在提升公众对疫苗处方重要性的认识。

推动医防融合:实现自上而下的疫苗管理

要真正推动疫苗处方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还需从源头做起,实现医防融合。将疫苗处方与预防体系相结合,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疫苗预防接种体系,完成疫苗从研发到接种的全链条管理。

这一疫苗预防接种体系的构建不仅与中国疫苗市场的需求紧密衔接,更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李卫东看来,携手多方一起,助力构建立体化或是三维的疾病预防体系尤为关键。自上而下的疫苗预防接种体系,能够很好地提升中国疫苗接种的便利性以及患者可及性。具体而言,该体系可以涵盖综合医院医生与患者交流科普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医生基于患者情况建议接种相关疫苗、医生开具疫苗处方,以及患者凭处方前往门诊接种。

一方面,对于患者而言,他们能够获得更加便捷、精准的预防接种服务;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它们能够更好地履行疾病预防的职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更是构建了一个更加坚实、有效的公共卫生屏障。李卫东进一步指出,医防融合意味着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治疗理念,通过持续加强患者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探讨,真正打通疾病预防的“最后一公里”。

在推动医防融合方面,GSK已走在前列。今年以来,GSK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号召,结合各地医防融合创新模式,积极促进疾病及疫苗科普教育,在提升疫苗接种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疫苗的创新可及。

“GSK在不同层面积极参与医防融合行动,我们希望通过疫苗处方这一切入点,和各方一起交流和探讨,为真正实现医防融合贡献力量,助力提升中国疫苗的广泛可及。除了推动外部项目,我们在公司内部也先行先试,积极落实医防融合的重要举措。例如,GSK中国所有事业部协同合作,支持和推动综合医院的专科与全科医生倡导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建议。”李卫东强调,GSK不仅是医防融合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这一理念的坚定实践者。

在此次进博会上,GSK深入参与了公卫论坛并开展“深化医防融合,共筑健康中国”圆桌论坛,与学协会、政府机构深入探讨医防融合模式,推动中国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积极倡导并践行疫苗处方试点工作的落地开展,提升创新产品可及性,助力更多患者及早获益。

(作者:季媛媛,李佳英 编辑:张伟贤)

季媛媛
向TA提问

记者

新健康版记者。跟踪报道医疗医药大健康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解读。常驻上海,关注新药研发,也关注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