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周报(第162期)丨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9月共有8只绿色债券贴标CGT

21低碳郭晓洁,李德尚玉 2024-11-11 22:3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庄颖桐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11月6日,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指南”),并公开征求意见。

《指南》包括两个具体指南:《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指南旨在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形成以《指引》为强制性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体系。

《指南》提供了工作流程和报告披露要点的参考,帮助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而不增加额外的强制性披露要求。其内容包括披露要点提示、重要概念解释、实施步骤和参考索引等,旨在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践。

《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详细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一般要求,包括披露义务主体、报告范围、发布时间等,并明确了重要性议题的定义和披露要求;《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气候相关议题的规则解读和操作指南,包括气候影响评估、财务重要性评估、气候适应性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流程和方法,以及气候相关转型计划。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一系列指引和指南的出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政策体系,这也将有利于投资机构开展ESG投资。

2、9月共有8只绿色债券贴标CGT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10月版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该清单符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的标准。绿金委专家组依据《共同分类目录》对2024年9月银行间市场新发行的绿色债券进行了贴标工作,共筛选出8只绿色债券,总规模达到118.00亿元人民币,其中5只债券在发行时已获得《共同分类目录》的认证。这些债券均符合“实质性贡献”的技术界定标准。

在2024年9月,有15只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到期。截至2024年9月30日,经绿金委专家组认证的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共计348只,其中243只仍在存续期。这些存续期的债券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的24.08%,发行规模为3622.61亿元,占全部存量绿债的21.92%。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今年以来,发行时已获得CGT认证的绿色债券数量稳步上升。

3、 上周碳价最高105.76元/吨

11月8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41104-20241108)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5.76元/吨,最低价104.04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上涨0.57%。

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41,331吨,成交额46,416,187.4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6,666,650吨,成交额676,840,439.92元。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7,107,981吨,总成交额723,256,627.32元。

2024年1月1日至11月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1,236,827吨,成交额5,679,375,356.71元。

截至2024年11月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502,859,438吨,累计成交额30,598,525,875.99元。

二、绿金实践

1、汇丰大湾区ESG指数三季度同比增长3%

日前,汇丰银行与中节能皓信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大湾区内政府和企业正从供需两端加速推动绿色发展,大湾区ESG区域指数三季度同比增长3%,达到121.68;第三季度行业子指数均值同比增长20%,达到211.67。

汇丰中国副行长陈庆耀指出,科技创新是大湾区绿色发展的关键动力,金融支持科技行业力度加大,广东省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政府通过政策推动消费结构绿色升级,三季度家电换新达145万台。

中国节能环保(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原表示,绿色消费推动可选消费品行业ESG表现提升,特别是在设立减排目标方面,该行业企业数量显著增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汇丰大湾区ESG指数持续跟踪大湾区可持续产业发展,该报告也显示了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对区域内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

2、兴业银行落地深圳首笔红树林保护碳汇质押融资业务

日前,兴业银行在2024中国海博会上与深圳市蓝碳家化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功落地深圳首笔红树林保护碳汇质押融资业务。该笔业务通过以“碳”换“贷”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有效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这一创新合作标志着深圳市在蓝色金融领域的新突破,为推动市场化、可持续的碳金融市场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蓝碳”是指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封存二氧化碳,红树林作为国际认可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存储周期长的特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首批自然资源部批复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和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城市,深圳市具有良好的蓝碳金融产品创新基础。

(作者:郭晓洁,李德尚玉 编辑:李博)

郭晓洁

记者

常驻广州,聚焦湾区金融,长期关注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

李德尚玉
向TA提问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