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今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也是挪威首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
挪威馆集中展示挪威优秀行业和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展机构挪威创新署携12家挪威企业和挪威海产局亮相国家展,涵盖海事与能源、健康与营养、设计与生活方式、食品与农业以及海产和消费品等多个行业领域,带来丰富的海产品、膳食营养品、家具、先进的能源解决方案等。
挪威首相斯特勒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挪威和中国的贸易很好,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是海产品,这是现代贸易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因为这依赖于中国消费者,如果中国消费者喜欢,挪威就会有更多的出口。
作为世界上最北的国家,挪威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内,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被誉为“峡湾之国”。挪威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了品类丰富且优质的海产品,海产品业已经成为挪威仅次于油气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
未来中挪有望持续拓展在经贸、投资、海洋、绿色经济、科技创新、北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触达中国消费者至关重要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挪威馆展示了野生三文鱼人工智能分拣系统3D模型。挪威当地的渔业协会与华为合作,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全自动解决方案,能有效捕获外来鲑鱼物种,保护挪威本地野生鲑鱼。与传统人工方法相比,最新方案不仅不会对鱼类造成伤害,还减少了约90%的人工工作量,其有效性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这一创新解决方案也是中挪在环境保护方面合作成果的典范。
挪威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海产品出口国。斯特勒表示,很高兴看到挪威海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不断增长。同时他也希望挪威企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努力,缩短中途物流时间,能让中国消费者品尝到更加新鲜的三文鱼和其他挪威海产品。
斯特勒告诉记者,海产品行业可以通过各类商店和市场触达消费者,现在行业已经这么做了,他相信会有非常繁荣的未来。
中国和挪威的海产品贸易迅速发展。挪威海产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挪威对华海产品出口总量约为89856吨,出口额达48.7亿挪威克朗(约合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同期挪威三文鱼对中国的出口量达到26876吨,出口额达28.5亿挪威克朗(约合19亿元人民币)。
海产品业已经成为挪威仅次于油气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中国占挪威海产品总出口量的13%。斯特勒表示,挪威希望加大对华海产品出口,提升海产品在中国老百姓食谱中的重要性。
从数据上看,中国市场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2023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西洋三文鱼消费增长市场,共计消费108000吨大西洋三文鱼,同比增长43%,增幅为32600吨。中国大西洋三文鱼市场已成为全球第八大市场,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中国目前是挪威海产品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欧盟。截至9月,今年挪威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额为66亿挪威克朗,出口量达12.6万吨,较去年增长16%。
中挪合作持续深化
在今年挪威首次参加进博会国家展背后,中挪合作持续深化。
挪威于1950年1月7日承认新中国,是最早的西方国家之一。1954年10月5日挪威同中国建交。过去70年来,中挪两国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在能源、海洋、制造等领域都有深度合作。
目前有超过160家挪威企业在华发展。《挪威在华企业报告2024》显示,中国市场为挪威企业提供庞大、充满活力且重要的机遇。在受访的160家企业中,66%的受访者对于未来三年在华业务发展持乐观态度,较去年增加13%。中国消费者对挪威的海鲜、营养品、家具等产品的兴趣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赴挪威投资的兴趣也逐渐增加。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的国家。由于挪威优惠的税收计划和激励措施,电动汽车比汽油动力汽车更受欢迎,积极的新能源政策让挪威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欧洲的首选地。
挪威公路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年挪威电动车在新车销售中占82.4%,继续主导挪威新车市场,名爵、极星、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品牌销量进入前20名。斯特勒表示,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与欧盟没有共同贸易政策,挪威不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今年9月,中挪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两国绿色转型对话,旨在促进联系与合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创造新的绿色产业和就业岗位。对话包括现有合作领域及有利于加快绿色转型的新倡议。
中挪央行也在加强合作,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瑞士巴塞尔出席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例会期间,与挪威央行行长巴赫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挪威央行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及其他领域加强双边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国已经是挪威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展望未来,斯特勒表示,挪方期待扩大对华合作,特别是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海事航运、农渔水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视频编辑,曾婷芳,视频剪辑,柳润瑛)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