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混战”增程:赛力斯发布全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1L油可发电超3.6度
2023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速是173%,纯电是24.4%。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焦文娟 广州报道
广州车展上,各大车企增程车型同台竞技。
车展开幕首日,在问界用户分享会现场,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发布了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
何利扬介绍,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 ”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打造,具有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的特点。赛翼是一种全新的高集成化增程架构,配合RoboREX智能增程控制技术,改变了增程器的工作方式——通过智能主动能量管理,由被动工作变成主动工作。表现在效率上,其综合油耗降低15%,噪音感知降低90%,增程器实际效率超3.6kWh/L,相当于1L油可发电超3.6度。
展台现场,有赛力斯增程系统工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赛力斯的增程技术采用的是“前瞻一代、预研一代、量产一代”的路线,“在4.0版本出来的时候,全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已经在立项研发。”该工程师透露,目前发布的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已接近量产。
自2016年起,赛力斯已经开始研发增程技术。到2019年,赛力斯打造了增程技术1.0平台。2020年赛力斯又推出了增程技术2.0平台,实现了超2.7kWh/L的最高油电转换率。但彼时馈电工况下动力性能减弱、噪音与振动加剧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此的基础上,2021年,赛力斯增程技术3.0平台诞生。热效率进一步提升,每一升油可以发电3.2度(3.2kWh/L)。问界的首款车型问界M5则运用了这一增程技术。赛力斯增程技术4.0在2023年推出,热效率则再次提升,达3.4kWh/L,搭载在问界M7和问界M9上。
“以后可能会全面电动化,但这个过渡期可长可短,增程车型的驾驶体验还是最接近纯电车型。”上述工程师告诉记者。他认为,目前家用车市场前景可观,增程车依旧有很大市场。
市场销量也对增程车型表现出偏爱。从用户侧来讲,增程车型能够解决续航焦虑问题,让油车车主转向电车实现平稳过渡,则在市场端的销量反馈较好。从市场的增程车型来看,他们的普遍综合续航都超过1000公里。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增速分别为206%、116%及173%。对比同期的纯电车型,则分别为157.4%、67.5%及24.4%。
“得增程者得天下”正在很多自主品牌的业绩上得到验证。理想汽车靠着增程已经完成累计销售百万辆的成绩;问界增程车型的畅销让赛力斯在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零跑也凭着增程车的走俏稳坐“新势力五强”。
为进入决赛圈,原本坚持纯电赛道的车企也涌入增程赛道,入局增程的玩家更多了。在本次车展上,问界、理想、阿维塔、星途、深蓝、零跑等车企都纷纷展出自己的增程车型。不仅是车企,宁德时代也展示了10月上市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
今年9月才推出首款增程车型的阿维塔,在广州车展上再推出了其旗下第三款增程车型阿维塔11增程版;星纪元ET增程四驱版也在本次车展上正式开启预售;昊铂正式发布了其首款增程式车型昊铂HL;东风风行星海S7增程版也在本次车展上首发亮相......
“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档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可以2025年来验证。”李想曾在2023年11月8日的一则微博中写道。一年过后,还没有入局增程的新能源车企不多了。
2024年以来,小鹏、阿维塔、昊铂、深蓝等车企都加入了增程赛道,开始纯电、增程两条腿走路。目前仅特斯拉和蔚来还在坚守纯电。不过,进入11月,有媒体报道称蔚来将于2026年在中东、北非和欧洲等海外市场推出增程车型。小米汽车也在其招聘官网上放出了与增程器技术有关的职位,此前据媒体报道,小米还规划推出一款增程SUV,内部代号叫昆仑,目标用户群体为家庭,对标理想,将在2026年推出。
增程大军逐渐壮大,增程系统的开发向更高能量转换率、更智慧、更静音的标准靠近。除了广州车展发布的全新一代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星纪元ET增程四驱版搭载的黄金增程器可实现1L油发电3.67度, WLTC馈电油耗低至5.9L/100km。11月6日,小鹏正式宣布将布局增程技术,并推出了“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据介绍,该体系基于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了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运行噪音仅为1dB),以及AI电池医生和AI动力功能。
尽管如此,市场的主流声音仍是纯电还是未来。“目前来看,增程能够为用户解决一些初次选择电车的顾虑,所以会得到快速爆发。”在本次车展上,岚图CEO卢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大部分车还会走向纯电动。”
随着各家纷纷布局增程,这一赛道竞争日趋激烈。问界、理想增程车型的增长曲线是否能再次被复刻,增程能否成为挽救销量的良方还要打个问号。
(作者:焦文娟 编辑:吴晓宇)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