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芯穹王梦菲:用技术“省”出算力,成立一年半融资近10亿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郑康喜 广州报道
在人工智能时代,各行各业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算力成为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技术和新企业以井喷状态不断涌现。而一家算力领域的新企业,靠什么在成立一年多累计融资近10亿元,并开始新一轮融资?
11月21日,在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上,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运营高级副总裁王梦菲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中国的算力生态存在着“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双重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大模型的蓬勃发展导致算力需求增长迅猛,而现有算力难以满足需求。同时,高端算力芯片依赖进口,自主芯片供给不足。
另一方面,中国算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技术和应用场景不匹配,致使部分算力未能全量利用。而无问芯穹最大的技术优势,便是利用软硬协同优化实现多源异构算力的整合利用,提供异构算力最优解。
与国际上模型层与芯片层“相对集中”的格局相比,中国的模型层与芯片层更加“百花齐放”,也导致不同硬件生态系统封闭且互不兼容,给算力的使用方带来一系列技术挑战。正基于此,王梦菲表示,无问芯穹围绕“以电换Token”思路展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供高效整合异构算力资源的好用算力平台,以及支持软硬件联合优化与加速的中间件,致力让异构芯片真正转化为大算力,构建适应多模型与多芯片格局的AI Native基础设施,打造“MxN”AI基础设施新范式。
“我们正在做大模型时代首选的‘算力运营商’,让算力成为新型‘水电煤’,成为大众触手可及的普惠资源。”王梦菲说。
今年3月,无问芯穹正式推出面向大模型开发者及模型应用方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无问芯穹Infini-AI 异构云平台。据悉,目前,智谱AI、Kimi、生数科技等多家头部大模型公司已在无问芯穹 Infini-AI 异构云平台上稳定使用异构算力,还有20余家AI Native应用创业公司在 Infini-AI 异构云平台上持续调用各种预置模型API,使用无问芯穹提供的工具链开发自身业务模型。
成立于2023年6月,截至目前,无问芯穹累计融资近10亿元,融资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联想创投、小米、软通高科、国开科创、顺为资本等一众机构,股东阵容极为丰富。据王梦菲透露,企业已经开始着手A+轮融资。
王梦菲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公司发展速度很快,正在积极将业务布局至粤港澳大湾区,她关注到了这个区域在算力及投资方面的肥沃土壤。事实上,在算力核心产业布局上,广东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以珠三角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区域定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广东提出,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要超过40EFLOPS。到2027年,全省算力规模要超过60EFLOPS,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
在此背景之下,海通私募创意基金邀请无问芯穹南下,到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并布局新一轮算力运营。“我们希望借助这次文化产业投资大会,认识更多产业上下游的伙伴。尤其是当下文化产业本身就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其爆发力是很强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重要的关注领域。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业务。”王梦菲说。
(作者:谭海燕,郑康喜 编辑: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