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报告:老年抚养比18连升,广东、浙江、北京人口红利凸显丨高质量发展数据密码③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洁,实习生徐凯舟
2024-11-28 16:1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徐凯舟 广州、兰州报道

各地老龄化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

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展现出我国各个地区老龄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各地的老龄化现状明显不同: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中,辽宁达到21.06%,是各个省份中占比最高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广东、新疆和西藏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尚不足10%。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4%的社会称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而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19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

然而,这并不表示我国人口红利的完全消失。一般来说,人口红利期,指人口负担系数(即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的人口机会窗口期。目前来看,广东、浙江、北京等五个省份的总抚养比尚不足40%,仍然有较为明显的人口红利。但是,也有一些地区的总抚养比超过50%。

抚养比尤其是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使一些问题越发严峻。其中一个就是失能老人照护的问题。

“对于能够自理的老人,家属通常比较看重养老院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和环境等因素。而对于失能老人,家属更看重的是养老院的护理水平。”长春市宽城区仁德煜养老院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失能老人护理上,他们现阶段是依靠政府补贴和老人交费两方面的收入维持运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广东等地人口结构仍年轻

2023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5.4%。

不过,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各个省份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仍然相对年轻。

比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仅为9.96%。此外,海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1.69%,云南占比11.95%。

有低就有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我国有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其中辽宁的占比高达21.06%;上海排名第二,达到19.56%;此外,还有黑龙江、吉林、江苏和四川,占比也均超过18%。

老年人口占比的持续上升,会影响一地的自然人口增长率。其中,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为-6.92‰、-5.63‰、-5.4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江苏和上海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但自然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跌至东北三省的水平,因为这两个地区是人口长期流入的地区。

这是人口流入可以明显改善一地人口结构的典型案例,也使得常住人口相对户籍人口更为年轻。以上海为例,根据公开数据,仅看户籍人口,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7.92万人,占总人口的28.8%。上海的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出常住人口一截。

不仅仅是上海,北京也是人口长期流入改善人口结构的典型地区。根据《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3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占总人口的22.6%。从户籍人口看,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431.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0.2%,首次突破30%。

哪些省份人口红利仍存?

人口流入改善了人口结构,对一地产生了什么影响?一个关键点是,改善了一地的抚养比。

事实上,一般将抚养比低于50%称为人口红利期,而我国长期处于人口红利期。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从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的总抚养比就连续低于50%,最低的时候甚至不足35%。

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6.3%,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68.3%,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为15.4%。因此,我国少儿抚养比为24%,老年抚养比达到22.5%。

事实上,我国少年儿童抚养比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下降的,2018年后出现短暂回升,但在2021年后继续下降;而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则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200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仅为10.7%,这一数据在2015年上升到14.3%,在2021年上升到20.8%。事实上,从2005年以来(2005年的老年抚养比与2004年持平),我国老年抚养比已经18连升。

从各省的情况来看,老年抚养比则呈现明显差别。有5个省份的老年抚养比不足15%,但是也有9个省份的老年抚养比超过25%,这意味着在这些省份中,不到4个成年人就需要抚养1位老年人。

在老年人抚养之外,还有少年儿童抚养的压力。而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有6个省份的总抚养比超过50%。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更长期来看,这些省份不具备人口的优势。以贵州和广西为例,这两地的少年儿童抚养比高达34.77%和33.11%(背后有劳动年龄人口流出的影响),但这两地的老龄化程度并不高,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81%和21.33%,甚至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省份尽管总抚养比不高,但老年抚养比偏高,少年儿童抚养比偏低,从长期来看人口问题更需要注意。

比如,尽管上海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率都已经很高,但其实上海的总抚养比仍然仅有41.13%。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流入充实了上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上海的少年儿童抚养比是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二的,仅为13.52%。

一些人口流出地,则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问题:劳动年龄人口长期流出、生育率下降叠加老年抚养比上升,需要这些地区出台特色人才引进政策,增加进一步促进生育的政策,同时做大做强产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色旅游业等,以吸纳更多人口。

平衡的看,从总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三个数据分析,广东、浙江和北京的人口红利的优势相对凸显。首先,广东、浙江和北京的总抚养比分别为38.78%、38.92%、38.63%,均不超过40%;其次,这三地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浙江和北京分别为13.83%、21.41%和21.98%,均低于全国22.57%的水平;最后,这三地长期看都是人口流入地,能借助劳动年龄人口流入进一步改善人口结构。

失能老人照护成难题

尽管存在区域差异,但或早或晚,各个省份都需要面对进一步加大的老年抚养压力。事实上,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198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为4.9%,这个数字在18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上升为7.0%,上升速度相对缓慢。但随后仅仅14年之后,也就是在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就超过10%,当年达到10.1%;9年之后的2023年,这一数字突破15%,达到15.4%。

这意味着我国高龄老人群体的数量正在以较快的速度上升。而老年人抚养压力最大的领域之一,无疑是失能老人照护。

李玲的婆婆有老年痴呆,生活基本无法自理。李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她的婆婆没病之前,一直是和公公独立生活。

“现在婆婆病了之后,生活基本无法自理。我们既要照顾我婆婆,又要照顾我公公,精力被老人们大大分散。”李玲说,“我婆婆得病后还曾把家中的床当作是炕,拿火点燃了,幸好被邻居及时发现,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尽管如此,李玲表示,她们很难把婆婆送到养老机构,因为普通收费的养老机构认为风险偏大,需要投入照顾的精力太多。而更专业的养老院,他们感觉难以负担。

姚丽的父亲脑溢血导致失能,她家是由母亲来照顾父亲。“父亲病后镇政府给我们家评定了困难户,每月会有几百元的补贴。但我认为失能老人的家庭养老负担是不断加重的,未来确实需要更多的养老政策支持。”

尽管一些家庭选择家庭内部来照顾失能老人,但请人来家里照顾或是送到养老机构来照顾,也并不罕见。

张霞今年47岁,是陕西省咸阳市一位家政从业人员,经常接到照顾老人和照顾小孩的订单,而她认为和照顾小孩相比,照顾失能老人甚至更难一点。

长春市宽城区仁德煜养老院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是市医保照护险的定点单位,收费标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种是有长春市医保(含外六县)并符合申请失能人员照护险补贴的老人,根据失能程度,分为中度和重度失能,费用在1500元左右(以上费用包含护理用品);第二种是不符合条件的自理老人,需要单独缴费。

“对于特殊困难的老人,我们会在部分费用上给予减免。若家属无法按时缴费,我们通常也会给予宽限。但养老院毕竟不是慈善单位,现阶段我们能做的确实不多。”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失能老人照护为代表的难题正日益凸显,需要国家和地方“解题”。

(应采访人员要求,李玲、姚丽、张霞均为化名)

(作者:陈洁,实习生徐凯舟 编辑:周上祺)

陈洁
向TA提问

政经版记者

关注人口、老龄化、交通、环保、心理健康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