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 第105期:Z世代的“文玩” 情绪生意背后的经济账

南财观察金宛怡,何浩铭 2024-12-01 20:27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 2x
  • 1.5x
  • 1x
  • 0.75x

1x

画中画

重播 刷新试试

是压力过大排解不了?还是色香味俱全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幻想?2024年一个可爱的新名字在悄然爆火,它就是——“捏捏” !所谓“捏捏”,是一种慢回弹解压玩具,多是用硅胶类材质制作,有着糯糯的手感,可塑性更强,且拿在手里肆意捏弄,不免有一种烦恼和压力“一捏就碎”、尽在掌控的快感,这无疑为年轻人找到了一个发泄压力的出口。

而捏捏商家们也为了更好留住顾客,刺激消费,捏捏的“颜值”更是不断“细节”,从可爱毛绒的萌宠到双面焦黄的芝士煎蛋厚吐司、撒着海苔碎的米粒分明的饭团仿真度极高的食物款,是看着就垂涎欲滴,想立刻拥有。

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有店主表示,不仅要限购,甚至有的热门捏捏要排单两个月。而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当前,主打抠抠搜搜的年轻人们为何却愿意花上千元,排队购入“捏捏”? 

有人说,捏捏,是打工人的“精神布洛芬”。当前社会,“变化”无处不在。面对快节奏生活、职场、人际关系等带来的疲惫和痛苦,像“捏捏”这样的“心理疗愈”玩具,能够在不知不觉安抚你、拥抱你,排解你的消极情绪。

简单的挤压动作,却能给精神紧绷的现代人带来短暂但放松的一瞬感官刺激,在注重情绪价值的当下,这样触手可及的小小疗愈显得尤为珍贵,在不断“捏捏”和拥有“捏捏”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得到一些微妙且满足的自我掌控感。

而商家的饥饿营销、直播间里的宣传氛围又加速了人们拥有捏捏的“急迫度”,加速“捏捏”经济的发展。

“捏捏”能够在年轻人中流行并非偶然,它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就如同之前的史莱姆、切肥皂,甚至是“整活版”的博物馆文创、jELLYCAT。心里疗愈满足年轻人的“悦己”需求,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者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玩具,更是一份久违的童趣和心灵的愉悦。

在年轻人愈发关注自身需求的当下,越来越多新的消费模式将会被催生出来,也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作者:金宛怡,何浩铭 编辑:丁海利)

金宛怡

主持人 消费记者

重点关注公共安全、暖心身边事,如果您遇到消... 展开

重点关注公共安全、暖心身边事,如果您遇到消费问题,如果您想要寻求帮助,欢迎随时联系我!同时身为一个东北人,愿尝遍广府美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