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陈归辞 上海报道
在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进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数据却显示,今年行业企业的招聘需求和薪酬水平正在整体下行。这在对于应届毕业生等人才的需求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与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紧缺的趋势相同,国内高端人才需求依然强劲而迫切。
如何加强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培养,成为行业共思的问题。在12月7日举行的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论坛,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对此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高端人才紧缺
据爱集微副总裁、职场业务总经理韩鹏凯在本次论坛上解读的《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发展及薪酬趋势分析报告(2024)》,集成电路行业企业的招聘需求从2023年至2024年呈现整体递减趋势。
这在工作经验不足的人才需求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工作年限为1—3年和3—5年的人才,招聘需求呈现下降趋势,但对于工作年限为5—10年和10年以上的人才,招聘需求不减反增。
同时,2024年,行业企业仅有6%的校招需求,94%为社招需求,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同比降幅达24.62%。
上述数据反映出当前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供给状况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而高校培养的学生以及产业中的人才尚难以满足需求。“高端人才的需求其实一直非常紧缺。” 韩鹏凯表示。
行业薪酬方面,报告显示,无论是社招还是校招的平均薪酬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社招平均薪酬为34.21万元,同比下降3.93%;校招平均薪酬为17.34万元,同比降幅达11.94%。在上海、深圳、北京这三个集成电路人才需求集中的城市,2024年的行业平均薪酬也均分别出现3.17%、3.43%、1.69%的下滑。
分岗位来看,除设备以及工艺工程师岗位的平均薪酬出现正增长外,模拟、数字、测试、软件以及FAE岗位均出现下降。数字前端与数字后端这两个近两年的热点研发岗位,薪酬降幅均跌破5%,热点岗位的平均薪酬逐步趋于理性。
薪酬趋势折射出集成电路行业企业的盈利状况,这与应届毕业生及其他工作经验不足人才需求减少也形成印证。
如何培养人才?
事实上,在近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急剧扩张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均面临半导体人才紧缺的挑战。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以及供应链安全考量,促使多国着手推进半导体产业本土化进程,进一步引发高端人才的“抢夺战”,加剧了人才紧缺的局面。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成为应对集成电路人才缺口的一个关键。国内一个关键性的举措是在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将“集成电路”单独设立为一级学科。这为集成电路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学科体制上的支撑。高校也正在推进课程改革,同时,加强与产业的合作。
对于国内人才培养的现状,安其威创始人兼总经理陆建华在论坛上坦言,“我们过去经常发现,即使是优秀高校出来的学生,很多其实在基础知识上还是没有真正地夯实。”但他也指出,这与中国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真正兴起的时间还不长,技术沉淀还不够有关。
对此,他呼吁加强学校的基础教育,“还是要回到学校的基础教育,让学生在学校里尽量多地掌握工程领域的各类知识。对于基础知识特别扎实的年轻工程师,我们企业有的是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认为,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在本科阶段推行科技的通识教育,让学生完成成体系的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基础知识的教育,是比较重要的。
在本科后期或研究生期间,他认为仅仅是学校里的学习培养是不够的,有两种做法可以承担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一种是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他们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有半数时间在企业中度过,企业也会给学生发放津贴。这种做法能够把学校的学术研究与企业的培养相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培养,而企业的津贴也能够减轻学生的生活压力。
第二种做法是建立如台积电前身台湾工研院、欧洲顶级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那样类型的机构,以重设备、重工艺、重管理模式,促进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并且能够支持科学家创业,支持一些中小规模公司的发展。金贤敏认为这类机构能与大学形成互补,对人才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宏林则强调了对产业人才培养要有耐心,对学生进行较早的启蒙以及帮助学生打好数理化基础很重要。“现在我们提耐心资本,对产业人才也要有耐心,打好基础很重要。”他表示。
(作者:陈归辞 编辑:卜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