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召开:海内外产业先锋、金融机构,共话中国经济“信心与底气”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雷晨、黎雨辰 唐唯珂 韩利明 广州报道
12月11-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渣打银行战略支持,东方证券、广发基金等支持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在广州珠江之畔顺利举行。
年会以“信心与底气——生产力向‘新’,资本焕‘新’”为主题,在2024年年关保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之时,在经济新旧动能快速转换之际,邀请了海内外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国内监管和主管单位代表、产业、金融行业领袖,就宏观经济与政策、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命题进行探讨、研判与建言。
立足于海内外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年会围绕“更具开放性、更富有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更聚焦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模式”“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更精准、更有序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等设置议题,紧密地扣准了当下时代以科技为主战场的产融融合的主旋律。
年会设置了包括21世纪卓越董事会“董秘之夜”专场,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论坛暨科技年会,中国基金业年会,大健康产业论坛等平行论坛;揭晓了“ETF深观察--E起说”开放麦总决赛,证券业年会暨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发布典礼等获奖结果。
本次年会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三位知名学者,就当下宏观经济形势,新一轮政策展望发表了主旨演讲。
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党相关负责人,纽交所、伦交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相关代表,渣打银行等全球化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就新质生产力与出海在资本市场上的结合进行了分享。
多场分论坛中,合计数百位产业头部企业高管,逾40家行业头部券商,40家头部基金公司负责人汇聚于此,覆盖企业总市值超三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逾十万亿元。
中国产业与金融领袖集思广益,探索生产力向‘新’,资本焕‘新’的前景与手段。
凝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年会主论坛上,嘉宾就金融活水汇聚滋养科技创新,以结构性改革扩消费稳增长以及一揽子逆周期调解政策为主题发表了观点。
肖钢指出,今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可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义十分重要。
肖钢对金融机构顺应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要顺应科技创新,对金融机构进行较为彻底的机制改革,包括经营战略转到以支持科技为主要方向,设置专门的科技金融组织机构,研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适应科技企业的风控标准,打造支持科技的收益模式和绩效考核,建立科技金融的风险补偿基金以及加强金融人才建设与监管配套等。
刘世锦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日益增加的总需求不足压力,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中重点是服务消费不足。应通过“源头治理”,优先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短期刺激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长期改革,解决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性问题,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田轩在分析逆周期政策调解时指出,目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严峻性加大。同时,内部经济正在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向中高速度转变。基于此,目前的宏观政策也变得更为积极有为。同时,除短期政策之外,长期仍要以改革为抓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官方多倾听市场的声音,多和企业家了解交流,切实知道企业家们需要的是什么。
金融链接新质生产力
主论坛上,中金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绍统,广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慕春则分别就运用金融期货吸引中长期资金,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深入研究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品种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刘绍统表示,将通过金融期货产品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市场服务,推进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运用金融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为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环境,全力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
李慕春则表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广期所携绿色低碳基因诞生,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广期所在打造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增加我国国际贸易优势、建立多层次市场培育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融机构代表,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李海强,科技产业代表、神州数码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冰峰,分别以金融赋能与技术创新的角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李海强表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金融机构肩负着“通气补血”、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国际银行凭借跨境服务的优势,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布局中将大有可为。
王冰峰则就人工智能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契机以及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了阐述,他从企业自身角度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联,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尚处于早期,需要耐心资本的加持。
洞见资本新趋势,共绘增长蓝图
在主题活动21世纪卓越董事会年会上,百余家上市公司核心高管、金融机构代表、专业研究学者齐聚,一起畅聊以旧换新、扬帆出海、并购重组、市值管理、产业整合与升级等前沿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思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党委书记、总编辑邓红辉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从往昔传统工业企业的扎堆上市,撑起市场半边天,到如今新兴科技与消费类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市场新宠,这一转变紧密契合了“双循环”格局下内需提振、科技自主的战略走向。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尹中余深入剖析了并购重组政策趋势,指出政策调整将更加聚焦于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并购有望成为市场主流趋势,引领市场走向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中邮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黄付生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期,从投资驱动逐步向消费驱动转变,未来在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会上,21世纪新质生产力研究院联合施耐德电气发布的《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设备更新领域的深度洞察。报告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已成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关键举措,当下中国正站在新一轮设备周期的崭新起点。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设备更新市场展现出了庞大的规模潜力,预计2027年将突破6万亿元大关。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基建和市政交通、医疗设备及能源等领域成为重点推进方向。
智创未来,新质领航
在科技年会中,分论坛以“智创未来,新质领航”为主题,探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的发展之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杨云飞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正处于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关键时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
田轩发表了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演讲并谈及新质生产力的三个主要特征及两个“摆脱”。他强调,要激励创新,必须对失败高度容忍,拥有崭新的创投组织形式并开放资本市场。同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也是激励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此外,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带来了《2025全球和中国经济展望》的演讲。在科技领域,优必选CBO谭旻分享了《人形机器人走进工业制造,共育新质生产力》的话题;伟仕佳杰副总裁郑杰则以东南亚市场为样本,分享了企业的出海心得;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郭璋则带来了《科技创新加速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演讲,描述了人形机器人和AI+对医疗健康领域产生的影响。
大会还发布了《2024年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对新质生产力的重点细分领域产业进行了解读,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报告指出,5G产业、集成电路、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以及人形机器人等行业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共话出海资本化与差异化服务
同日,以“资本逻辑与券业革新:探索行业新边界”为主题的证券业年会也如期召开。
会上,与会嘉宾着重谈到了资本加持科技发展与券商投行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服务覆盖面有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提高国际业务能力,助力更多优质民营企业走出去。同时,要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王曙光还表示,投行从业者要转换思维模式,实现“三个全面”和“三个转变”。“三个全面”是指客户全覆盖,阶段全掌控,产品全升级。“三个转变”是指从通道投行向产业投行转变,由卖方思维向买方思维转型,由单一服务向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变。
中国银河证券执委会委员吴鹏则将焦点聚集到了券业出海。他表示,东盟及成员国在未来产业布局上,与中国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等方向高度契合、优势互补,同时东盟正在加大引资力度,与中国相向而行,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空间广阔,有望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兼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武超则谈到证券行业的AI数字化服务实践问题。她认为,当前金融行业的难点在于如何以客户为中心,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可能,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券商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的关键。
瑞银大中华区研究部总监连沛堃也以出海和差异化服务为题进行了探讨。他表示,在未来5到10年,企业出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近些年许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迅速,营收占比不断提升,毛利率水平也比国内业务高。通过和瑞银在海外的几十位分析师合作研究,瑞银大中华区研究部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建筑产业链以及消费行业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协同共话基金新业态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资本市场回暖,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脚步,被动投资快速崛起等一系列新变化的发生,基金行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监管政策的调整以及技术变革的快速迭代,都将对基金行业的专业能力、风险管理及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本届基金业年会共有近30家头部基金业机构高管或主要负责人与会,围绕年内基金业热点与趋势性话题汇聚畅言。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分享了宏观资产管理行业在香港发展的态势以及香港公募基金市场整体表现的诸多特征。满足全球多元配置需求是香港基金业拓展的关键支撑。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以“变革时代的成长投资”为题,分享了他对半导体、AI两大赛道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逻辑的思考。嘉实基金副总经理姚志鹏则在主题发言中表示,2025年应充分关注政策“累积效应”下的新质生产力投资机遇。
国内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空间有多大,有哪些可能的堵点,不同公募又该如何结合自己的风格特色、在实践中寻找有效举措?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建信基金副总裁陈正宪、鹏扬基金副总经理李净、蚂蚁集团财富保险事业群机构合作部副总经理陈猛,围绕“以机制吸引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这一话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同时,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指数ETF规模已经突破3.5万亿元。指数ETF的持有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主动权益基金,标志着“全民指数大时代”的到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大时代?对此,东方证券金融产品总部执行董事李欣、京东财富副总经理冯永昌、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徐幼华和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蔡铮进行了专场交流。
新质生产力重塑医药大健康格局
作为“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的主题平行活动之一, “2024(第八届)21世纪大健康产业论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重塑医药大健康格局”为主题,与行业专家、产业领袖、投资机构等各方代表,深度聚焦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医药创新、药械企业出海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共探未来。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医药健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创新体系初步建成,部分源头技术获得突破,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医药科技创新正式驶入“快车道”。 在“创新药”“高质量”“全链条”“出海”等关键词的驱动下,对于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发力迎接机遇与挑战,解决多元支付的难题,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们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新加坡觅瑞集团CEO及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董事周砺寒提到新加坡的发展机遇,新加坡医疗及生物科技板块获得东南亚市场的高度认可;锦篮基因联合创始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董小岩表示,随着药物研发进入即将上市的阶段,最终进入医保的价格就逐渐成为核心问题,需要联合医保和社会多方力量进行支付探索,需要全社会共同构建和完善这一良性生态。
此外,论坛还成功发布“2024年21世纪大健康产业竞争力研究「阳光」案例”。该案例征集活动设置多类优秀案例,包括标杆企业类、人物类、ESG类、产品/应用案例类、产业类、产业投资类等。本次案例评选主要透视企业研发力、创新力、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力等维度,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与会者载誉而归
论坛上,第四届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榜单发布,“金帆奖”案例等发布。
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设有34个常规行业分析师奖项,5个面向国内证券公司的机构类奖项、1个仅面向外资机构参评的奖项以及年度影响力券商研究所、年度影响力券商研究所所长,服务高质量发展最佳首席经济学家,成长性分析师等特色奖项。
整体来看,广发证券表现最优,在33个常规行业分析师奖项中,上榜25个,9个行业夺冠。长江证券紧随其后,上榜数量同样为25个,夺冠行业7个。
“金帆”案例方面,主要包括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含“21世纪卓越董事会”“21世纪卓越上市公司”两组;另一类是“中国金融机构卓越贡献系列”,含“21世纪卓越证券公司”“21世纪卓越基金公司”“21世纪综合金融机构”三组。众多参选样本中,共有59家公司机构和14位企业家代表获得“金帆”案例提名。
另外,大会还举办了“ETF深观察——E起说”开放麦总决赛,并发布了包括“21世纪卓越ETF投顾案例”四项,“21世纪人气ETF投顾案例”三项,以及“21世纪卓越ETF投顾人才培养案例”六项。
(作者:赵云帆,雷晨,黎雨辰 编辑:张伟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