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创新已迈入了2.0时代,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推动技术的持续改进和产品迭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12月12日,作为“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的主题平行活动之一,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2024(第八届)21世纪大健康产业论坛”隆重举行。论坛聚焦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汇聚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及政策研究人士,共同探讨医药创新生态和未来方向。
在论坛上,RDPAC执行顾问、前执行总裁康韦发表了题为《多方共建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主题演讲,深入分享了多元化支付体系建设、中国医药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等核心议题。
中国医药创新迈入2.0时代
康韦指出,中国医药创新已迈入了2.0时代,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推动技术的持续改进和产品迭代。具体而言,这包括联合疗法、分子重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的研发、适应症扩张及给药方式的创新等,均是推动中国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药品的临床价值,也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她回顾道,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及中国加入ICH并成为其全球监管委员会成员后,中国创新药的上市速度显著加快,尤其聚焦于疾病负担增长最快的领域,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也有众多创新药获批上市,惠及中国患者。
过去,中国新药上市时间普遍比欧美晚5-6年。然而,随着全球同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全球新药同步递交的政策条件逐步具备,我们已实现了部分药品在欧美获批当年即在中国上市,甚至个别适应症早于欧美美国上市。这标志着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国际化接轨进程取得了重要突破。
尽管近年来“资本寒冬”被频繁提及,但2023年中国医药创新的license-out交易却创下新高,再次证明了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支付体系的挑战与机遇
康韦特别强调,支付体系的完善是中国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当前,中国创新药价格较国际参考价格低20%-90%,平均低56%。这种低价格策略在提升患者可及性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利润,制约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否则支付与研发无法形成闭环,投资人也难以有足够的动力持续支持创新。
国家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今年7月16日发布的《全产业链支持医药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从医保支付、价格管理、商业保险、医院使用到融资政策,全面覆盖了行业痛点,明确了未来改革方向。
2023年,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的赔付约为70亿元,仅占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的1.3%,这表明商保对提升创新药可及性的贡献仍然有限。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包括商业健康险产品同质化、数据共享不足,以及医院、基本医保与商保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康韦提出,未来多元化支付体系的构建将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重要支柱: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厘清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险的边界,推动商保的差异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丰富产品创新。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健康险产品,尤其是覆盖高价值创新药的特药险和中高端健康险。
三是加强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大数据共享机制,支持精准产品设计,提高保险覆盖效率和针对性。
四是推动政策激励。扩大个税政策与商业保险的结合范围,增强公众购买商业健康险的意愿,提高市场筹资能力。
未来中国创新药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创新药市场虽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但创新药仅占市场份额的11%,远低于美国的67%。当前,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
在这5000亿元市场规模中,商业保险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商业保险有望推动市场形成闭环,为创新药的普及与可及性提供强劲支持。
康韦表示:“我们期待在未来5年,随着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完善,中国医药创新能够迎来更大的发展,助力中国企业实现全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唐唯珂 编辑:季媛媛)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